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者归来!欧洲冠军重新降临! 国米重见穆帅光明 [复制链接]

1#
奇迹!绝对的奇迹!在总比分1-3落后、只剩45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国际米兰竟然在最后一刻,在最擅长绝地反击的德国人的后花园里,一枪爆了拜仁的脑瓜!以3-2的比分和客场进球数置之死地而后生,上赛季的欧冠霸主、卫冕冠军国际米兰,用最激动人心、夺人心魄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荣誉与尊严!   客场作战、总比分0-1落后、三条线均有一名核心级球员缺阵(萨穆埃尔、萨内蒂、米利托),欧冠的历史数据统计也在暗示着,国际米兰晋级8强的机会微乎其微(仅为5%)。赛前,欧洲各大博彩公司的赔率波动,更是明确指向同一个结果:那就是国际米兰将惨淡出局。   虽说开场后蓝黑军团迅速由埃托奥取得破门,但转瞬间国际米兰就丢掉了到手的领先优势,拜仁慕尼黑在半小时后将比分改写为2-1,总比分两球落后让蓝黑军团彻底慌了神,看看场边的莱昂纳多就知道,巴西少帅激动的在场边大声对球员嘶吼,整个上半场,国际米兰只有4次攻门,远低于拜仁慕尼黑的10次。而埃托奥的那个唯一的进球,也是蓝黑军团上半场唯一的一次射正。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向国际米兰不利的方向发展。下半场开始前,莱昂纳多让球队提前出场,而在上赛季,穆里尼奥的球队总是晚于对手出场,在迷信的球迷看来,这或许不算是好兆头,但从中无疑可以看出球员们的心态已经相当焦急,以这样的方式被淘汰出局,国际米兰无法接受!果不其然,下半场蓝黑军团的表现有了极大的改观。莱昂纳多率先求变,派出进攻能力更为出色的库蒂尼奥,这是死命反攻的明确信号,不成功则成仁,蓝黑军团此时已经无路可退。   塞萨尔和莫塔上半场的两次防守失误让人泄气,让所有人都觉得胜利的天平并不倒向国际米兰的这一侧,但运气是个微妙无比的东西,或许是拉诺齐亚、坎比亚索等人毫不懈怠、顽强坚韧的防守感动了上天,国际米兰在本场比赛的第二个进球,在最为恰当的时刻到来了!埃托奥禁区内的冷静、斯内德迎着来球射出的飞火流星,就像是一枚精确制导的导弹直中拜仁腹地,蓝黑军团最具战斗精神的两名球员,以最振奋士气的方式,重新点燃了国际米兰的翻盘希望!   平心而论,这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绝对算不上是国际米兰这个赛季发挥最为出色的一场比赛。但这场足以载入百年国米荣誉史册的经典对决,却完完全全是蓝黑军团性格的真实体现!关键时刻掉链子,这从来都不是国际米兰的作风!疯狂二字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蓝黑军团的骨子里,纵使对手是号称拥有“最坚韧斗志”的德国霸王拜仁慕尼黑,在豁出命了的国际米兰面前,依然要俯首称臣!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逆转,国际米兰也终于能将上半赛季的阴霾一扫而净!联赛落后13分、欧冠小组第二踉跄出现,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国际米兰的这个赛季完蛋了么?现在又如何呢?彻底翻身的蓝黑军团未来无疑是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恐怖对手。安联这史诗般的一夜,绝不会是三冠王的一个终点,迎风再起航,这才是国际米兰的灵魂!
TOP
2#

Windows XP最新应用技巧大荟萃

Windows XP最新应用技巧大荟萃 1.恢复EXE文件关联   EXE文件关联出错非常的麻烦, 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由于病毒引起的,而杀毒软件的主文件都是EXE文件,既然EXE文件关联出错,又怎能运行得了杀毒软件呢?还好XP提供了安全模式汽水混合器下的命令行工具供我们使用,可以利用命令行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安全模式下输入:assoc<空格>.exe=exefile<回车>,屏幕上将显示“.exe=exefile”。现在关闭命令提示符窗口,按Ctrl+Alt+Del组合键调出“Windows安全”窗口,按“关机”按钮后选择“重新启动”选项,按正常模式启动Windows后,所有的EXE文件都能正常运行了! 2.更改Windows XP序列号   在Windows XP安装完毕以后, 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你又想在已经安装完毕的Windows XP上更改序列号,该怎么办呢?使用激活向导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开始之前,强烈建议你在修改之游泳池设备前作一个系统还原点,以免误操作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 Version\WPAEvents,在右边右键单击OOBETimer,然后选择修改,至少修改一个字节,确定保存。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systemroot%\system32\oobe\msoobe.exe /a,选择通过电话激活以后点击“下一步”,点击修改序列号,输入新的序列号以后选择“更新”,如果退回到前一个画面,那么选择稍后激活,并重新启动,反复前面的步骤空气呼吸器直到修改成功为止,重新激活。点击确定,安装SP1。   如果你安装SP1以后不能重新启动,那么启动的时候按F8,选择使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然后重复以上流程。本方法适用于Windows XP Professional。 3.将EFS选项添加至快捷菜单   Windows XP所配备的加密文件系统(EFS),可帮助您针对存储在NTFS磁盘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执行加密操作。如果您已将这个文件加密/解密选项添加至快捷菜单,那么,当用户右键单击某一存储于NTFS磁盘卷上的文件或文件夹时,加密或解密选项便会出现清障车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上。请注意Windows XP Home Edition(家用版)并未提供EFS特性。   如欲将EFS选项添加至快捷菜单,请依次执行下列操作步骤:在“运行”对话框内输入regedit,展开注册表至下列子键: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orer\Advanced,在“编辑”菜单上指向“新建”,并单击“DWORD值”,输入EncryptionContextMenu为变量名,并将该变量赋值为1。为确保对注册表进行修改,应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拥有管理员帐号。 4.XP选程桌面漏洞解决办法   Windows XP提供了远程桌面功能,目前被证实存在设计缺陷,可能导致攻击者得到系统远程桌面的账户信息,有助于其进一步攻击。当连接绿化苗木建立的时候,用Windows XP远程桌面把账户名以明文发送给连接它的客户端。发送的账户名不一定是远端主机的用户账号,而是最常被客户端使用的账户名,网络上的嗅探程序可能会捕获到这些账户信息。   解决方法:到微软主页下载相应的补丁程序,并暂时停止远程桌面的使用,方法是: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窗口中,选“远程”标签,勾掉“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复选框前的钩,点“确定”即可。 5.制作密码重设盘   密码在Windows XP里面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忘记了没法登陆怎么办?如果你创建了“密码重设盘”,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用户帐户,单击您的帐户名,在位于窗口左侧的“相关任务”下面,单击“防止忘记密码”,选择下一步,提示需要一张磁盘,准备一张空白的磁盘插入软驱里面,继续下一步,出现下面输入当前账户的密码以后(图4),按“下一步”即可液压扳手开始创建,如果你以后忘记了密码,在出现欢迎屏幕时,单击用户名,然后键入密码。如果忘记了密码,则会显示“您是否忘记了自己的密码?”消息,单击“使用密码重设盘”可启动“密码重设向导”,按照“密码重设向导”中的指示,创建新密码,使用新密码登录,然后将密码重设盘收藏到安全地方,以备将来需要重设密码时使用,不必制作新的密码重设盘。 6.解决因DirectX产生的错误   如果你在电脑操作中频繁收到DirectDraw错误消息, 则可尝试应用“DirectX诊断工具”解决问题。运行开始菜单中的“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在显示的程序界面中,点击工业吸尘器菜单栏上的“工具”→“DirectX诊断工具”(图5),其后,在弹出窗口中切换到“显示”标签页,在此查看“DirectX功能”项目,分别测试当前设备上的DircetDraw及Direct3D,若有问题则禁用此项功能。 7.使用增加的磁盘工具   在XP中大家熟悉的ScanDisk没有了,许多人对此很不适应,而且觉得很奇怪,其实,Windows XP中已经包含一个增强了的磁盘工具:Check Disk。因此ScanDisk也没必要存在了。如果想使用Check Disk: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点击一个驱动器,选择“属性”。在“工具”选项卡上,在检查错误下,点击“现在检查”。如果想从命令行检查磁盘分区,可以用chkdsk c:这样的格式。 8.忘记登陆口令的解决办法   XP对用户安全性的审核即是非常严格的,要是你忘记了设置的口令,可别以为能够像Windows98那样选择“取消”就可以进入系统,这一点相信安装过Windows XP的朋友是很清楚的。由于没有登陆口令,无法进入系统,许多朋友无奈之下选择了重新安装Windows XP的办法,但这种石材翻新方法既繁琐又费时费力,其实不必那么麻烦的。   大家知道,Windows 2000/XP中对用户帐户的安全管理使用了安全帐号管理器(Security Account Manager,SAM)的机制,安全帐号管理器对帐号的管理是通过安全标识进行的,安全标识在帐号创建时就同时创建,一旦帐号被删除,安全标识也同时被删除。安全标识是唯一的,即使是相同的用户名,在每次创建时获得的安全标识都时完全不同的。因此,一旦某个帐号被删除,它的安全标识就不再存在了,即使用相同的用户名重建帐号,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安全标识,不会保留原来的权限。   安全账号管理器的具体表现就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sam文件。SAM文件是Windows NT/2000/XP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液压升降平台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知道了这些我们的解决办法也产生了:在系统启动前,插入启动盘,进入C:\WINNT\System3\Config\,用ren命令将SAM文件改名,或用del命令将SAM文件删除,重启电脑即可。改名或删除SAM文件以后,试用Administrator登录,密码为空,成功了。 9.字体安装的优化   有些朋友需要安装各种不同的字体,但是有些字体本身很大,特别是中文字体,一般在10M左右,一旦安装过多的字体,会使系统盘臃肿不堪,其实,从Win98到WinXP,都可以在安装的时候做一点优化,效果就是不再把新字体拷贝到系统盘。   以WinXP为例,我们在一个空白的驱动器上建立一个目录:NewFonts(名字、驱动器名字任意定),然后把全部需要安装的字体放到这个目录里面,然后在“开始”→“运行”里面输入fonts,打开字体目录,依次打开“文件”→“安装新字体”,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面找到D:\NewFonts这个目录,然后去掉“将字体复制到Fonts文件夹”前面的“√”(图6),最后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确定即可。 10.声音提示切换键   在你在进行大量英文/汉字输入的过程中, 大概经常会遇到误按切换键而导致输入频繁出错,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况(特别是快速盲打)。如果我们为切换键设置了声音提示,就可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辅助功能选项”图标,在弹出对话框中查看"键盘"标签页,在此铸铁平台勾选“切换键”项目中的“使用切换键”复选框,最后点击“确定”使设置升效(图7)。 11.时间校正自动化   要是Win XP系统下的时钟突然不准了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用手工方式来重新将时间校准;可惜,无论我们怎么细心,用手工方式总是无法实现精确校时的。要想精确对时钟进行校时的话,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直接用鼠标双击系统任务栏托盘区中的系统时钟图标,打开“Internet时间”标签页面,在其中选择一台标准的时间服务器,单击确定按钮后,系统超声波清洗机自动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自动比较计算机内的系统时钟与指定服务器的时钟,要是发现不准确的话就可以自动调整了。不过要想调整精确的话,必须确保自己的系统没有安装防火墙。 12.XP也可磁盘扫描   不知何数,在Windows XP之中没有为我们提供磁盘扫描的功能,这给我们对磁盘整理带来了一些不便。为了解决这个,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找出了解决方法。   在“我的电脑”中右击想进行扫描检测的分区,打开其属性对话框,然后切换到“工具”标签,在“查错”区域点击“开始检查”按钮,在随后按钮开关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两个选项(图8),然后点击“开始”按钮即可。 13.禁止使用IE6下载文件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禁止IE下载文件功能,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办法使用系统的设置,其实如果在注册表中稍作修改的话就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了。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Zones\3,然后在右边找到1803这个Dword值,双击修改为3即可。重新启动IE看看还能不能够下载的?如果要取消限制的话,只需要还原Dword值为0即可。 14.利用光盘检测系统兼容性   Windows XP作为目前个人安装使用的最新操作系统,在一些老爷机上经常会碰到安装过程出现不兼容的情况,使得安装过程到了一半就被财产保险迫结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在安装Windows XP之前,借助其安装光盘来对系统的兼容性进行一些检测。   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一般都会自动打开欢迎使用界面(注:如果禁止光盘自动运行,我们可以执行光盘中的SETUP.EXE命令,同样可以打开)点击其界面地坪漆上的最后一项“检查系统兼容性”然后点击“自动检查我的系统”,这样待上一会就会显示检查结果,汇报不兼容的项目,要想安装使用Windows XP就得先解决好这些不兼容的项目才行,免得中途被迫停止。 15.给Windows XP找回纯DOS   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在纯DOS模式下工作的程序,但是在Windows XP中已经找不到纯DOS了,难道我们非得放弃这些在纯DOS下运行的程序吗?当然不是!利用下面的办法就可以让你在Windows XP中进入纯DOS模式。
TOP
3#

电脑硬件病毒介绍及维护

电脑硬件病毒介绍及维护 比较著名的有“克里兹”病毒(W32.Kriz)和拜默病毒(W32.hllm. bymer)的变种病毒还有CIH病毒严防在Windows2000/XP系统下也能破坏硬件的新CIH病毒   瑞星公司于本月17日发布公告,称截获第一只能在安全性极好的Windows2000/XP下破坏硬件(硬盘、主板BIOS)的病毒:新CIH,把它的危害性定为四星,并发布本年度第一次橙色计算机安全警报(二级)   当年台湾人陈盈豪以其稳定土拌和站名字的三个字母CIH为名,制造出第一种能够破坏硬件的病毒(在Windows9X下运行),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掀起一阵恐慌,打破人们计算机病毒只破坏软件不会破坏硬件的想法,但在安全性极佳的Windows2000/XP环境下,刚刚发现的新CIH则是第一种能够破坏硬件的病毒。   目前内部版本为YM V 1.1的新CIH集成了“莫国防”(Win32.MGF.4408)病毒能够窃取Windows/XP系统最高用户权限和CIH病毒能够破坏硬件的特点,目前这个版本以传染可执行文件的方式传播,但目前此病毒的发作条件比较特殊,不会定期发作,不过计算机安全专家仍然提醒,此病毒制造者很可能很快对其进行 “改进”,因此,其潜在的危害性不可不重视。 “克里兹”病毒(W32.Kriz)和拜默病毒(W32.hllm. bymer)的变种病毒,可能在圣诞节给网友的电脑带来极大的破坏。  据悉,“克里兹”病毒仅在每年圣诞节前后发作,平时长期潜伏在计算机中,隐蔽性强,使许多用户忽视了它的危害。病毒一旦发作,将修改视窗操砖机托板作系统中的重要文件,并破坏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令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最常出现的灾情是使用户必须更换整个硬盘。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同著名的CIH病毒类似。   专家称,“克里兹”病毒本身不能通过网上传播,但可附在其他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上进行传播。因此,当“克里兹”病毒同传播速度极快的拜默 (bymer)病毒相结合时,便形成了一种具有高扩散力和高破坏性的混合型变种病毒。当用户打开一封旋转接头被感染的电子邮件时,病毒就会通过电子邮件通讯录中的地址快速传播。 CIH病毒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以前的各种病毒最多只能破坏硬盘数据,而CIH却能侵入主板上的FlashBIOS,破坏其内容而使主板报废。CIH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要轻视病毒对硬件的破坏。很多人现在已经开始担忧:CIH越来越凶猛,同时会不会有更多的电抗器破坏硬件的病毒出现?其实,本人分析了一下。病毒破坏硬件的“手段”,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破坏显示器 众所周知,每台显示器都有自已的带宽和最高分辨率、场频。早期生产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约只有35-45MHz,对应的最高分辩率为1024×768@60Hz场频;目前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都有6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024×768@75Hz场频;15英寸彩色显示器(高档的),带宽有11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280×1024@85Hz场频。大家可以查看一下显示器的说明书,上面都有场频与最高分辨率的配合。若其中有一项超过,就会出现花屏,严重了就会烧坏显示器。病毒可以通过篡改显示发电机参数来破坏显示器(如把分辨率、场院频改到显卡能支持的最高档等)。虽然新型显示器有DDC标准化与系统联络,但病毒想钻空子并不难。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出现了花屏,要立即关掉显示器的电源,重新启动后进入安全模式再找原因。 2.超外频、加电压破坏CPU、显卡、内存等 目前新型主板采用“软跳线”的越来越多,这正好给病毒以可乘之机。所谓“软跳线”是指在BIOS中就能改动CPU的电压、外频和倍频。病毒可以通过改BIOS参数,加高CPU电压使其过热而烧坏,或提高CPU的外频,使CPU和显卡、内存等外设超负荷工作而过热烧坏。这类事件的前兆就是死机。所以,如果发现机器经常死机,就要赶紧到CMOS中看看以上参数是否有改动。可喜的是,目前关节炎的治疗很多主板都有CPU温度监测功能,超温后立即降频报警,可以基本杜绝烧坏硬件的情况发生。 3.超“显频”破坏显卡 目前很多中高档显卡等都可以手动改变其芯片的频率,并且改的方法更简单:在Windows 注册表里改。病毒改动了“显频”,显卡也就容易超负荷工作而烧坏。这种事件的前兆也是死机。所以,死机时也不要忽视对“显频”的检查。另外还有一种减少烧坏显卡的可能性的办法,那就是……(什么?你已经安了两个风扇了!?) 4.破坏光驱 光驱中的光头在读不到信号时就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这样长期下去对光驱的寿命极为不利。有人做实验,让正常的光驱不停的读取一张划痕很多,信号较弱的光盘,28小时以后光驱就完蛋了。病毒可以让光头走到盘片边缘无信号区域不停的读盘,结果光头读不到信号,便加大发射功率不停地读,要不了几天,光驱就要“No Disc”了。所以要经常注意光驱灯的闪亮情况,判断乳腺增生的治疗光驱是否在正常工作。 5.破坏主板、显卡的FlashBIOS 这就是现在的CIH病毒破坏主板的方式。病毒用乱码冲掉了BIOS中的内容,使机器不能启动。不过现在很多主板都有带有FlashBIOS写保护跳线,可以有效的防止CIH病毒破坏主板。但是不要忘了,很多显卡也有FlashBIOS,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冒出一种破坏显卡BIOS的病毒。所以还是小心一点为好,这可没有什么特效药啊。 6.破坏硬盘 大家都知道,分区、高级格式化对硬盘都没有什么损伤,惟独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据说硬盘做上10次低级格式化就会报废。如果出现一种病毒,不停的对硬盘的0磁道做低格式化(做10次最多只需用几秒钟!),0道坏了再做1道……你的硬盘容量上门洗车就会一点一点(这一点好不小啊!)地被蚕食,而且0、1、2……道坏了,要想再使用该硬盘,就得在BIOS中重新设定起始磁道,再低级格式化,非常麻烦。 其实,该病毒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那就是将BIOS中的Boot SectorVirus Protection(引导区病毒写保护)设为Enable(打开)。笔者做过实验,将上述开关打开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低级格式化软件(包括BIOS中自带的)对硬盘进行低格,BIOS都会报警(报告说有程序企图重写引导区,问是否继续),按N就可以防止。要知道BIOS程序掌管着系统的最高控制权,应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冲破其防线(你按Y是另外一回事)。若发现上述情况,赶紧Reset,然后进行杀毒不过,如果你是挤出机在装Win 98等*作系统或System Commander等软件时碰到该情况,就大可不必理会它,困为这些软件安装时都有要重写引导区。不过劝你安装这些软件时最好先把写保护关掉,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现象! 7.浪费喷墨打印机的墨水 喷墨打印机的喷头特别容易堵塞,为此打印机公司特别发明了专门浪费墨水的“清洗喷头”功能,即让大量墨水冲出喷头,清除杂物。这项功能可以用软件控制实现,于是乎病毒便神不知鬼不觉的一次次调用该功能,而你却对打印机的呻吟声却听而不见。当你发现时,大量的墨已经被浪费了。这种病毒唯一的预防办法就是……不用打印机时把打印机关了。其实,只要你常注意一下打印机上的模式灯就可以了,清洗喷头时它通常是一闪闪的。另外还要仔细倾听它的呻吟声,清洗制氮机喷头时打印头总是要来回走动几下的(为了加热)。 5.破坏主板、显卡的Flash BIOS 这就是现在的CIH病毒破坏主板的方式。病毒用乱码冲掉了BIOS中的内容,使机器不能启动。不过现在很多主板都有带有FlashBIOS写保护跳线,可以有效的防止CIH病毒破坏主板。但是不要忘了,很多显卡也有FlashBIOS,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冒出一种破坏显卡BIOS的病毒。所以还是小心一点为好,这可没有什么特效药啊。 6.破坏硬盘 大家都知道,分区、高级格式化对硬盘都没有什么损伤,惟独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据说硬盘做上10次低级格式化就会报废。如果出现一种病毒,不停的对硬盘的0磁道做低格式化(做10次最多只需用几秒钟!),0道坏了再做1道……你的硬盘容量就会一点一点(这一点好不小啊!)地被蚕食,而且0、1、2……道坏了,要想再使用该硬盘,就得在BIOS中重新滑触线设定起始磁道,再低级格式化,非常麻烦。 其实,该病毒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那就是将BIOS中的Boot SectorVirus Protection(引导区病毒写保护)设为Enable(打开)。笔者做过实验,将上述开关打开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低级格式化软件(包括BIOS中自带的)对硬盘进行低格,BIOS都会报警(报告说有程序企图重写引导区,问是否继续),按N就可以防止。要知道BIOS程序掌管着系统的最高控制权,应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冲破其防线(你按Y是另外一回事)。若发现上述情况,赶紧Reset,然后进行杀毒不过,如果你是在装Win 98等*作系统或System Commander等软件时碰到该情况,就大可不必理会它,困为这些软件安装时都聚氨酯防水涂料有要重写引导区。不过劝你安装这些软件时最好先把写保护关掉,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现象! 7.浪费喷墨打印机的墨水 喷墨打印机的喷头特别容易堵塞,为此打印机公司特别发明了专门浪费墨水的“清洗喷头”功能,即让大量墨水冲出喷头,清除杂物。这项功能可以用软件控制实现,于是乎病毒便神不知鬼不觉的一次次调用该功能,而你却对打印机的呻吟声却听而不见。当你发现时,大量的墨已经被浪费了。这种病毒唯一的预防办法就是……不用打印机时把打印机关了。其实,只要你常注意一下打印机地坪漆上的模式灯就可以了,清洗喷头时它通常是一闪闪的。另外还要仔细倾听它的呻吟声,清洗喷头时打印头总是要来回走动几下的(为了加热)。
TOP
4#

电脑硬件知识大全

电脑硬件知识大全 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即CPU,CPU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荧光增白剂软件中的数据。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 CPU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计算机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  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的三大核心部件。  同时,中国药科大学凉皮机的英语简称也是CPU(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 基本原理  CPU的主要运作原理,不论其外观,都是执行储存于被称为程式里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讨论的是遵循普遍的架构设计的装置。程式以一系列数字储存在电动推杆电脑记忆体中。差不多所有的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Intel公司Core(酷睿) 2系列下的一款CPU 第一阶段,提取,从程式记忆体中检索指令(为数值或一系列数值)。由程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指定程式记忆体的位置,程式计数器保存供识别目前程式位置的数值。换言之,程式计数器记录了CPU在目前程式里的踪迹。  提取指令之后,程式计数器根据指令式长度增加记忆体单元。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须从相对较慢的记忆体寻找,导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这个问题冷库板主要被论及在现代处理器的快取和管线化架构(见下)。  CPU根据从记忆体提取到的指令来决定其执行行为。在解码阶段,指令被拆解为有意义的片断。根据CPU的指令集架构(ISA)定义将数值解译为指令。   一部分的指令数值为运算码(Opcode),其指示要进行哪些运算。其它的数值通常供给指令必要的资讯,诸如一个加法(Addition)运算的运算目标。这样的运算目标也许提供一个常数值(即立即值),或是一个空间的定址值:暂存器或记忆体位址,以定址模式决定。   在旧的设计中,CPU里的指令解码部分是无法改变的硬体装置。不过在众多抽象且复杂的CPU和指令集架构中,一个微程式时常用来帮助转袋式过滤器换指令为各种形态的讯号。这些微程式在已成品的CPU中往往可以重写,方便变更解码指令。   在提取和解码阶段之后,接着进入执行阶段。该阶段中,连接到各种能够进行所需运算的CPU部件。   例如,要求一个加法运算,算数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将会连接到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输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数值,而且在输出将含有总和结果。ALU内含电路系统,以于输出端完成简单的普通运算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和位元运算)。如果加法运算产生一个对该CPU处理而言过大的结果,在标志暂存器里,运算溢出(Arithmetic Overflow)标志可能会土鸡被设置(参见以下的数值精度探讨)。   最终阶段,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经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存取。在其它案例中,运算结果可能写进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且较便宜的主记忆体。某些类型的指令会操作程式计数器,而不直接产生结果资料。这些一般称作“跳转”(Jumps)并在程式中带来循环行为、条件性执行(透过条件跳转)和函式。   许多指令也会改变标志暂存器的状态位元。这些标志可用来影响程式行为,缘由于它们时常显出各种运算结果。   例如,以一个“比较”指令判断两个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在标志暂存器上设置一个数值。这个标志可藉由随后的跳转指令塑料软管来决定程式动向。   在执行指令并写回结果资料之后,程式计数器的值会递增,反覆整个过程,下一个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个顺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转指令,程式计数器将会修改成跳转到的指令位址,且程式继续正常执行。许多复杂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个指令、解码,并且同时执行。这个部分一般涉及“经典RISC管线”,那些实际上是在众多使用简单CPU的电子装置中快速普及(常称为微控制(Microcontrollers))。 基本结构   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活性氧化铝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 32位CPU的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   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煤炭化验设备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   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   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   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聚氨酯板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   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操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操作甚至几百个微操作组成。   逻辑硬布线控制器则完全是由随机逻辑组成。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   应用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二手挖掘机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   现 状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与工作主频和体系结构都有关系。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一般都在几个MIPS(每秒执行100万条指令)以上。有的已经达到几百MIPS 。   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已采用砷[shēn]化镓[jiā]工艺。在提高速度方面,流水线结构是几乎所有现代中央处理器设计中都已采用的重要措施。未来,中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已逐渐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内部执行性(指利用中央处理器内部的硬件资源)的进一步地毯清洗改进是提高中央处理器工作速度而维持软件兼容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展过程   CPU这个名称,早期是对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或电脑程式的逻辑机器的描述。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在“CPU”这个小吃车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将计算机本身也包括在内。
TOP
5#

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各种品牌的介绍)

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各种品牌的介绍)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由于这些指令烟囱防腐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把这些指令集中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Intel公司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公司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的PC(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早期的CPU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订制。但是,这种昂贵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钢结构防腐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   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集成电路使得更为复杂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出来(在微米的量级)。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l公司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防水堵漏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还原铁粉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Intel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地板翻新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高速CPU时代的腾飞   1990年,Intel公司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 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 芯片由Intel公司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了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探伤机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 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由于这些改进,80486 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1990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 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于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除垢剂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 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CPU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香港译为“电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 的出现频率远远画册印刷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奔腾时代   Pentium(奔腾)微处理器于1993年三月推出,它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它使用多项技术来提高cpu性能,主要包括采用超标量结构,内置应用超级流水线技术的浮点运算器,增大片上的cache容量,采用内部奇偶效验一边检验内部处理错误等。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消声器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英特尔)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Hz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Hz的Intel处理器。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二手装载机差不多跟2.66 GHz至强(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环氧地坪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谈谈两者的区别。 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地坪涂料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而得到高倍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Inter 酷睿2 核心的奔腾双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锁倍频,而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光刻机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现在笔记本电脑中等离子清洗机也可以达到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8M以上。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排水管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TOP
6#

主板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详解

主板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详解 ?开机无显示;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损坏或BIOS是否被CIH病毒破坏所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还有两种原因会造成该现象: 第一种原因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第二种原因对于现在的免跳线板而言,如若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对于主板损坏护栏网的故障,有可能是因为主板用久了电池漏液导致电路板发霉,使得主板无法工作,对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彻底清洗看能否解决问题,此方法还对主板各插槽的接触不良有治根之妙;清洗方法:用工具拨掉主板上的BIOS,CMOS电池,然后用硬毛刷,洗衣粉,对各部位进行彻底清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待主板阴干后再试; ?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损坏;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拨有关硬件造成的,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代,但是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CMOS设置不?能保存;可能是由于CMOS跳线问题或电池与主板接触不?好以及电池没电造成的; ?在WINDOWS下载入主板驱动电加热管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是由于用户使用的是非名?牌的主板,?质量差造成的; 2)内存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 一、开机无显示   由于内存条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内存条与主板内存插槽接触不良造成,只要用橡皮擦来回擦试其金手指部位即可解决问题(不要用酒精等清洗),还有就是内存损坏或主板内存槽有问题也会造成此类故障。   由于内存条原因造成开机无显示故障,主机扬声器一般都会长时间蜂鸣(针对Award Bios而言) 二、windows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产生非法错误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内存芯片质量不良或软件原因引起,如若确定是内存条原因只有更换一途。 三、windows注册表经常无故损坏,提示要求用户恢复   此类故障一般都是因为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很难予以修复,唯有更换一途。 四、windows经常自动进入安全模式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条不兼容或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常见于PC133内存用于某些不支持PC133内存条的主板上,可以尝试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KTV装修读取速度看能否解决问题,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换内存条了。 对于二、三、四故障即系统经常频繁产生非法错误,或频繁进入安全模式,或者说注册表经常无故损坏的现象都有可能是由于内存条的质量不佳引起的,进入CMOS设置将有关值设得保守一些,因为有些值设得太小,如内存条的CL值设得太小如为2就好比将内存条超频,内存条质量不好时就容易出现故障; 五、随机性死机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采用了几种不同芯片的内存条,由于各内存条速度不同产生一个时间差从而导致死机,对此可以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速度予以解决,否则,唯有使用同型号内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内存条与主板不兼容,此类现象一般少见,另外也有可能是内存条婚纱摄影与主板接触不良引起电脑随机性死机,此类现象倒是比较常见。 六、内存加大后系统资源反而降低 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不兼容引起,常见于PC133内存条用于某些不支持PC133内存条的主板上,即使系统重装也不能解决问题。 七、windows启动时,在载入高端内存文件himem.sys时系统提示某些地址有问题   此问题一般是由于内存条的某些芯片损坏造成,解决方法可参见下面内存维修一法。 八、运行某些软件时经常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  第一种可能原因:此现象一般是由于系统盘剩余空间不足造成,可以删除一些无用文件,多留一些空间即可,一般保持在300M左右为宜。 第二种可能原因:如果系统盘的空间剩余空间比较大则因考虑是病毒的原因引起的,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若故障依然存在应检查WINDOWS的资源占用情况如果资源占用过多也会出现内存不够 的现象,这时可以关闭不用的程序以减少打开对象的数目;若问题依然存在则考虑重装系统; 九、从硬盘引导安装windows进行到检测磁盘空间时,系统提示内存不足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了emm386.exe文件,只要将其屏蔽掉即可解决问题。   其实,从硬盘以DOS方式引导安装windows的方法比较复杂而且速度慢,其一,必须要在硬盘上安装DOS文件,且还要配置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若文件配置不当,还会引发一系例不可预见的故障,对于初学者很不实用。其二,windows装入成功后,由于每次启动盐水注射机系统都会调入config.sys与autoexec.bat文件来驱动光驱,使得系统启动时间延长,如若屏蔽掉config.sys与autoexec.bat后,在windows下有时光驱又不能正常工作。 十、安装windows进行到系统配置时产生一个非法错误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内存条损坏造成,可以按内存维修一法来解决,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换内存条了。 十一、启动windows时系统多次自动重新启动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内存条或电源质量有问题造成,当然,系统重新启动还有可能是CPU散热不良或其他人为故障造成,对此,唯有用排除法一步一步排除。 十二、自检报奇偶校验错:开机自检时,系统报“奇偶校验错误”的错误信息。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与内存实际情况不符、内存芯片损坏、主板故障、病毒斩拌机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首先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若故障依然存在,应进入CMOS设置,进行调整;假如故障还末消除,则应考虑是否是内存条损坏或主板损坏; 十三、内存容量检测不正确的处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内存条的BANK问题,往往主板最大支持4个BANK或6BANK、8BANK往往你的内存插槽上插的内存过多,例如插了3根双面内存条,(单面内存往往是1个BANK,双面内存是2个BANK,只有少数情况例外),但主板只支持4BANK,所以就有1根内存条不能正确识别,内存容量就会出现检测错误;BANK超过主板限制也会超成死机,系统无法启动的情况; 第二.内存设置错误造成的,主要是由于用户在CMOS中将内存的CL值设的太低,相当于将内存超频,而内存的质量不是太好,结果造成了内存容量丢失,检测不正确的情况发生和死机现象的频繁出现,甚至于连系统都进不去;   出现上面几种故障后,倘若内存损坏或芯片质量不行,如条件不允许可以用烙铁将内存一边的各芯片卸下,看能否解决问题,如若不行再换卸另一边的芯片,直到成功为止(如此焊工只怕要维修手机的人方可达到)。当然,有条件用示波器检测那就事半功倍了),采用对辊机此法后,因为已将内存的一边芯片卸下,所以内存只有一半可用,例如,64M还有32M可用,为此,对于小容量内存就没有维修的必要
TOP
7#

显示器的使用和维护技巧

显示器的使用和维护技巧 显示器在电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当我们在使用电脑时,我们始终要面对的就是它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亏待自己的眼睛。而且,显示器可能是除了键盘,鼠标,软驱以外,一台电脑中最保值的一样配件了,它的更新周期比较慢,性能也比较稳定。但我们不能由于它生命力强,就忽略平时对它的保养维护,因为不注意妥善保养显示器,显示器泡沫混凝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能会大大缩短。此外,在这个讲究高清晰度、高逼真度的时代里,我们还有必要掌握一些显示器的使用操作技巧,才能让显示器达到一种理想的显示效果。 第1.不要让显示器放在有磁场的地方 显象管中的荫罩板极容易被磁化,然而无奈的是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耗电量大的家用电器的周围或其它如非屏蔽的扬声器或电话甚至传呼机上都存在着磁性物质。长期暴露在磁场中可能会磁化或损坏显示器,因此如果我们发现显示器局部变色,应该马上确定显示器附近是否有磁性物质,迅速排除,否则可能会给显示器造成永久的损害。幸亏现在多数显示器都具备自动或者封箱机手动消磁功能,可以修复磁化的显示器,如果你的显示器没有消磁功能,那么只好求助于专业技术人员了。 第2.最好让显示器处于干燥的环境 我们都知道,显示器内部存在高压,在过湿的环境下,显示器内部的电源变压器和其它线圈受潮后也易产生漏电,甚至有可能霉断连线;而显示器的高压部位则极易产生放电现象;机内元器件容易生锈、腐蚀、严重时会使电路板发生短路。如果你使用的是液晶显示器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液晶屏沾上水或被放在湿度大的地方,这样的话显示屏中的数字就会变得非常模糊,而且较严重的潮气会损害液晶显示器内部的元器件,尤其是用户给含有湿度的LCD通电时,会导致液晶电极腐蚀,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电脑用户,无论自己使用的是普通的显示器,还是质量较高的液晶显示器,都要给显示器做好防潮防湿工作,特别在梅雨季节,即使不使用显示器,也要定期接通计算机的电源,让计算机运行一段时间,以便加热元器件驱散潮气。 第3.要定期进行清洁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面子”光洁艳丽,这就要求我们至少每个星期都要对显示器进行清洁一次。由于显示器整天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显示器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污点,有些污点使用一般的软绒布,还不能对付,这时就必须使用专业的清洁剂来对付它。目前市场上有贴标机各种各样的屏幕清洁剂,有些还相当的贵,但我们根本没必要去买那么贵,只要是家里不含氨的随便一种柔性清洁剂都可以用。因为含氨的清洁剂会破坏显示器的表面涂层(那是用来防反光、眩光,增加透明度而设的,破坏的后果可想而知)。在准备清洁工作时,切记应关闭显示器的电源,还必须拔下显示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然后用柔软的干布或者清洁剂小心地从屏幕中心向外擦拭,千万不能用酒精之类的化学溶液擦拭、更不能用粗糙的布、纸之类的物品来擦拭显示屏,也不要将液体直接喷到屏幕上,以免水气侵入显示器内部。除显示屏以外,也要常用毛刷、小型吸尘器经常擦除显示器机壳上的灰尘与污垢,但尽量不要用沾水的湿布抹擦。由于显示器内部有高电压(断电后的高压包中仍可能有余电),如想清除其内部的灰尘,必须请专业人员操作,不能私自打开显示器后盖,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第4.要防止强光直接照射显示器 由于显示器中含有聚脂橡胶和塑料成分,这些成分在受阳光或强光照射,时间长了,容易老化变黄,而且显像管荧光粉在强烈光照下也会老化,降低发光光缆效率。发光效率降低以后,我们将不得不把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调节得很高,这样更会进一步加速显象管灯丝和荧光粉的老化,最终的结果将是显示器的寿命会大大缩短。为了避免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必须把显示器摆放在日光照射较弱或者没有光照的地方;或者在光线必经的地方,挂块深色的布减轻它的光照强度。 第5.让显示器处于通风的环境 让显示器处于通风的环境下,可以确保显示器散热良好,从而能正常工作。大家知道,显示器在长时间的工作时,显像管会产生很大、很高的热量,这些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可能会导致显示器内部产生很高的温度,而在过高的温度下,显示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将会大打折扣,某些虚焊的焊点可能由于焊锡熔化脱落而造成开路,使显示器工作不稳定,同时元器件也会加速电子皮带秤老化,最终轻则导致显示器“罢工”,重则可能击穿或烧毁其它元器件。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显示器周围有足够的通风空间,来让它散发热量。在炎热的夏季,如条件允许,最好把显示器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中,或用电风扇吹。 第6.防止灰尘进入显示器内部 由于显示器内部的高压高达10kV~30kV,这么高的电压形成的电场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被吸引的灰尘长期积累在显示器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板等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而烧坏元件。另外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显示器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显示器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应放除铁器置显示器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但灰尘是无孔不入的,所以除保持环境的清洁以外,还应该给显示器购买或做一个专用的防尘罩,每次用完后应及时用防尘罩罩上。 第7.要合理使用调节按钮 现在的显示器基本上都有显示调节按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实际环境来进行调节;在使用这些调节按钮时,一定要要缓慢稳妥,不可猛转硬转,以防损坏旋钮。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调节亮度或对比度时一定要根据室内照明情况和自己的视觉感受来调整。有些用户由于使用视保屏,必须将亮度调到很高才能保证正常的有效亮度,长期的高亮度会加速显示器的老化。视保屏是否有用目前说法不一,如果你非常愿意使用它,请不要忘记经常清理视保屏上灰尘,以保证有效亮度的提高。燃气锅炉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需要相互配合进行,一般来讲两者不能同时保持在较高或者是较低的水平,调高亮度以后就需要降低对比度,而调高对比度后也需要降低亮度,一般来讲,亮度低一些,而对比度高一些是比较合适的,这样调节可以让显示画面更清楚,看着比较舒服一些、不会刺眼,但是也可能由于亮度较低而降低对一些细节的表现。 第8.要正确插拔显示器 插拔显示器看上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小小的事情对我们用户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因为如果插拔不当,可能会烧坏显示器甚至计算机的主板。为此,我们在插拔时一定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在移动显示器时,我们不要忘记将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拔掉,而插拔电源线和信号电缆时,应先关机,以免损坏接口电路的元器件;插拔显示器时不要让线缆拉得过长,这样可能使显示器的亮度减小,且射线不能聚焦;插拔时动作一定要轻,如果不小心将插头的某个引脚弄弯或者折断,可能会导致显示器重则不能显示内容,轻则不能显示颜色或者偏向一种颜色,以及有可能导致屏幕上下翻滚。 第9.让电源插在单独的插口 尽管显示器的工作电压适应范围比较大,但也可能由于受到瞬时高压冲击而造成元件损坏,所以还是让显示器电源插在单独的插口上,如墙上的插口,而尽量避免插在线板上。用多眼插座往往会造成显示器供电不良,屏幕抖动、屏幕线条、忽暗忽亮、甚至黑屏都有可能是由sealing tape电源引起的。劣质插座还会烧毁显示器,很多毁坏的显示器都是由于使用插座所至。但如果手头一时没有单独插口,也可以接到单独的电源上,但电源插座最好应使用带保险丝的。如条件许可,最好配一个UPS(不间断电源)。 第10.不要随意拆卸显示器 使用显示器要有自知之明,无论何时都不要拆卸它。同其它电子产品一样,在显示器的内部会产生高电压。显示器在关机很长时间后依然可能带有高达1000V的电压,对于只有36V的人体抗电性而言,绝对是个危险值,它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所以,永远不要企图拆卸或打开显示器机壳,这可不是普通电脑用户的游戏范围。即使没有发生对人体的危害,可对显示器而言,暂时的或永久的丧失工作能力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第11.要设置好刷新频率 字体太小、显示器刷新频率过低或者聚焦不良等都会造成眼睛的疲劳。就刷新频率来说,设在75Hz/s或更高可以有效地防止眼睛疲劳,在刷新频率达到85Hz/s时,对人眼已经基本没有影响了。不同的显示器在相同的分辨率下能支持的最高分辨率是不同的。通常这种修改方法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的显示器使用的是windows缺省的适配器驱动程序,我们就不能按照这种方法设置刷新频率了,那么我们该到底如何设置没有正确驱动的显示器刷新频率呢?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专用的免费软件来设置,例如一个被称为MultiRes的免费软件就可以很方便地对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进行调整。 第12.调整好显示分辨率 显示分辨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显示画面的清晰程度,因此要让我们的视觉感受良好,就必须设置调整好显示分辨率的大小。显示分辨率与显示屏幕的尺寸和型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时,应根据显示器的尺寸和型号进行调整,不同型号和尺寸的显示器,可能有不同的最佳显示分辨率。对于显示器的尺寸一般很好确认,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显示器尺寸一般都为14英寸,如果ultrasonic flow meter以此英寸作为参照物的话,比它大一点的就是15英寸的,大得多的就是17英寸的,因为目前市场上主要就只有这三种尺寸。至于显示器的型号,我们一般都可以直接在显示器的正面看到,它通常都在外边框的某个角上。确定了显示器的尺寸和型号后,这台显示器能够达到的分辨率和刷新频率也就基本确定了。
TOP
8#

只能怪拜仁太差
TOP
9#

ls的发这么多电脑知识干什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