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ZT]关于温格433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复制链接]

1#
也许是习惯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442,教授这赛季变阵433,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姑且不论433与442的优劣对比,至少说明教授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完全的不知变通,这对阿森纳而言,确是幸事。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433确实是近几年欧洲大陆比较火的一种阵型,原因在于它严格遵循了现代足球发展的两大指向:身体素质和战术纪律。身体素质自不必言,对比二十年前的足球比赛节奏强度和现代足球比赛节奏强度,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至于战术纪律,现代足球对于防守强度的空前重视和空间争夺的日益激烈,已经将球员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空间扼杀到了最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复杂的穿插,精确的传递,严格的跑位,只有在合适的战术体系下,才能将球员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近些年使用433较为典型的两只球队:一支是瓜迪奥拉的巴萨(里杰卡尔德时代的巴萨也是433,但个人感觉瓜迪奥拉的巴萨更具典型性);另一只是穆里尼奥时代的切尔西(现在穆里尼奥的国米只能说是个四不象,穆里尼奥更多的还是在走曼奇尼的老路)。恰恰两者在战术思路方面呈现出了迥异的特征。 巴萨的433 先说瓜迪奥拉的巴萨,巴萨的433中前场人员布置如下:一个具备一定远射能力的防守型中场,YY图雷;一个具备一定传球能力和大局观的组织型中场,哈维。以及一个兼具一定组织能力和突破能力的游击型中场,伊涅斯塔。三个全面型前锋(也许头球是他们共同的缺陷),从左到右依次是亨利、埃托奥和梅西。这是纸面上的东西,实际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1、 连续不断、不计繁琐的传递,包括大量的回传、横传…… 2、 前场三人组,很多时候也包括伊涅斯塔,大量的无球跑位、扯动、插入、抽出…… 3、 大范围、多位置的交叉换位,亨利与埃托奥换位、亨利与伊涅斯塔换位、梅西与埃托奥换位…… 这些已经足够了,关于巴萨,我很同意goalhi上一位网友的观点:巴萨的足球看似激情,其实很保守,因为巴萨的足球是建立在大量穿切跑动,换位传递的基础上的,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合理,很少冒险的冲击。他们常常碰到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有可能出现丧失控球权的情况,往往会宁可不去冒险,而是反复穿插移动试图创造出成功率更高的机会来。 我们不难看出,巴萨的足球是一种典型的以我为主的足球体系,它所追求的是将自身体系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它的传切、跑动、调度,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挥自己战术体系的功效。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略显侵略性不足。 而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在面对铁桶阵时候往往会碰钉子。某种意义上而言,巴萨有点像06-07赛季的我厂,不同的是人员配置的优化使得他们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但并非说明了他们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果碰到防守足够强硬,战术素养足够老练,意志力足够坚强的球队,这一弊端就会被无限放大,例子不用我说了吧,参见今年的冠军杯半决赛第二回合,完败。 切尔西的433 再看穆里尼奥的433,巅峰时候穆氏433中前场人员布置如下:一个覆盖面积极大的侵略型中场:埃辛,一个防守意识独步天下的,传球很少超过身边10米的,也许是近10年最好的帮队友搽屁股专业户的保护型中场:马克莱莱,以及一个射门能力强化而其余能力弱化版的“box to box”型中场:兰帕德。两个兼具下底传中和内切射门能力的速度型边锋:罗本和达夫,以及一个全面升级阿德巴约版中锋:野兽德罗巴。 切尔西的433,就其自身的战术体系而言,远没有巴萨来的复杂,甚至在我们看来套路很简单。但这看似简单的战术体系却有着出奇良好的效果,原因就是其对对方战术体系的撕裂作用,野兽德罗巴在禁区内横冲直撞,两个边路不要命的疯狂盘带,中路一堆暴力男轮番插上冲击。在这种冷酷无情的打法冲击下,许多战术素养不高的球队,其战术体系很容易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从而溃不成军。 但这种打法同样有其局限性,由于战术体系的相对简单,因此决定了其对于球员个人素质的要求极高,把德罗巴换成阿内尔卡,把马克莱莱换成米克尔,把罗本达夫换成马卢达卡卢,威力立刻大减,原因何在?战术体系对于球员个人素质乃至于特质(例如德罗巴的禁区统治、两个边锋兼具下底和内切的能力等)的依赖程度过高,这也是穆里尼奥为何在国米很难重现当日战术的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巴萨的433,走的是先考虑战术体系,后考虑球员特点的路线,追求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完善的、极具特点的战术体系,然后根据球员的特点,将他们一一放入这个战术体系中,每个球员在这个战术体系中,都要严格遵循战术纪律,让自己去适应阵型,甚至必要时会牺牲自身的一些技术特点,强如亨利者,也不例外。从而使得自身的战术体系无限接近于理想状态,从而掌控比赛过程乃至结果。 而切尔西的433.走的是先考虑球员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战术体系的路线,利用球员特质,建立战术体系,然后再通过对战术体系的极端强化,迫使球员的个人特质最大发挥,从而造成足够大的破坏力和冲击力,无情地摧毁对方的战术体系。与巴萨的433相比,控制力有所不及,但侵略性远过之。 温格的433 好吧,扯了半天别人的体系,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赛季初的前两场比赛,温格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433。前两场比赛的首发阵容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温格在目前人手配置下的一个理想阵容,后防线不去管它,看看中前场的站位:一个具备相当正面防守能力和一定向前出球能力的防守型中场:宋。一个覆盖中前场,或者更加准确一点,覆盖偏右中前场的自由人,具备完美组织能力和不那么完美,但还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前插能力的全能型中场:法布雷加斯和一个具备一定防守能力,一定组织能力和一定远射能力的补丁型中场:德尼尔森。三个前锋从左到右依次是:阿尔沙文、范佩西和本特纳。 从纸面上看来,我厂打的确实是433,但和上面我们提及的巴萨亦或是切尔西的433相比,我个人认为,我厂的433,并非典型的433落位,在很多时候,它可以变化为左倾的4222,其中的变化要素,就在于左右两个边锋,阿尔沙文和本特纳。 先说本特纳,通过两场比赛的观察,相信很多枪迷也都发现,与其说本特纳是右边锋,不如说他是右边前卫,边锋与边前卫的区别何在?防守任务不同,发起进攻的位置不同,右边前卫要求防守时至少退到本方禁区附近,与边后卫时刻保持对对方边路进攻球员的压迫,进攻时注意保持与中路队友的距离,兼具一定的辅助组织作用,并随时准备从肋部斜插入禁区,具体案例可参考永贝里的跑位和打法。用大本打边前卫而不是边锋,弱化了他强行突破能力的欠缺,而强化了其防守积极性和传球意识。 再说阿尔沙文,如果说大本是以右边锋之名行右边前卫之实的话,那么阿尔沙文就是在左边锋和左内锋的位置上来回游走了。观察比赛过程,如果RVP在中路拿球,那么小法(有时候是德尼尔森)在中路侧后方接应,本特纳向中间靠拢形成第二接应点,这个时候的阿尔沙文往往是在边路游走,扯开防线,此时他就是扮演了左边锋的角色。当小法在中路拿球,RVP习惯性向左边扯动,阿尔沙文就会选择沿禁区前沿向中路横向作无球穿插,形成接应点,此时的他则是典型的左内锋的角色,而德尼尔森则会相应向左侧前方移动,用以弥补阿尔沙文内移之后的左路空白地带,由此形成了433阵型的变化:4-2-2-2 4:克里希 V5 G10 萨尼亚 2:宋 法布雷加斯 2:德尼尔森 本特纳 2:范佩西 阿尔沙文 之所以没有称之为442,是因为个人觉得在这个阵型变化中,德尼尔森和本特纳的角色都不能完全以边前卫的概念一统而言,而是具有多重角色的混合体,所以就用了个4-2-2-2用以概括。 中场分工的重组和德尼尔森的角色转换 阵型从442变为433,意味着中前场人员的重新配置,相应地,其战术角色也会发生转换,之所以选择德尼尔森作为切入点来谈这个问题,固然是因为他现在也算是我厂的“红人”,针对其而产生的各种口水可谓是满天飞溅,很容易让人提起写写他的欲望。另一方面,从德尼尔森的角色转换,也恰好可以窥见我厂战术调整的一点思路。 以往的442平行站位中,两个中场要求都兼具组织能力和防守能力,虽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偏向攻击,另一个偏向防守的倾向性布置,但平行442的中场站位特点决定了,单纯的攻击型球员亦或是单纯的防守型球员都不适合出现在这个阵型中。这种情况下,攻守两端相对平衡的德尼尔森就战胜了宋(攻弱守强)、纳斯里(攻强守弱)而站在了小法的身边。(迪亚比的情况后面讨论,我个人认为,从他受伤复出之后,他的位置就已经不在中路了。) 好吧,如果我们将小法定义为核心中场的话,他的任务是(从先到后重要性依次降低):统筹调度全队进攻思路、后排插上的直接进攻、部分的防守任务(包括正面防守和协防)。那么作为辅助型中场的德尼尔森,他的任务就是(从先到后重要性依次降低):大量的防守任务(主要是正面防守)、一定量的后插上接应进攻任务(注意不是直接进攻任务)和在小法状态低迷或者被钉死的情况下少量的组织进攻任务。那么个人认为,这三个任务中,德尼尔森第二个任务的完成程度勉强可以称得上良好,但第一个和第三个任务,只能说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对于阿森纳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那么好,我们再来看看在最新的433战术体系中,德尼尔森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最新的433战术体系,对于中场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宋的出现。也就是将以前的混合型中场分工,向专职型中场分工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宋的角色,成为一个相对纯粹的防守型中场,他所接过来的,是原来由小法和德尼尔森共同承担的全部正面防守任务和大量的协防任务;相应地,小法就甩掉了原来需要承担的部分正面防守任务,从而蜕变为一个专职组织中前场进攻的组织核心,虽然还有少量的协防任务,但个人认为这已经不足以束缚小法了。 那么可以看出,在最新的中场三人组中,宋和小法分别向着不同方向无限趋近于专职型中场,剩下的德尼尔森就成为了典型的补丁型中场,具体而言,他的任务包括: 1、当对方沿边路(特别是左边路)直线进攻,宋回收保护禁区前沿,边锋无法及时后撤参与防守的时候,与边后卫一起,压迫对方边路进攻。 2、当对方突然从肋部斜插进攻,此时宋势必要协同边后卫进行夹击,那么德尼尔森应当迅速补到宋离开的位置,保护禁区前沿,防止对方的后插上进攻。 3、当小法拿球组织进攻的时候,时刻保持与小法的距离,随时准备做小法的出球点,并将其迅速转移到两个边路。 4、当阿尔沙文向禁区中路移动的时候,迅速占据其身后留下的空白区,与后插上的克里希一道,保持对左边路的压迫。 5、如果有机会,插上秀秀远射脚法。 由此可见,这样的任务安排,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德尼尔森在正面防守和拿球组织方面的平庸,而发挥了其协防补位、接应过渡、穿插跑位的优点。这并不是一个出彩率很高的任务,但同时也不是一个出糗率很高的任务,恰恰与德尼尔森中规中矩的技术特点和性格特征相吻合。从这两场比赛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他完成的还是可以的。 升级版1:纳斯里/罗斯基可能带来的变化 以上就是从新赛季两场正式比赛中,我个人感觉到的阿森纳的一些新的变化,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阵型以及人员配置就会这样稳定下来,作为这个赛季的常规运转方式呢?我觉得未必。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设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仍然从德尼尔森的角色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探讨。那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德尼尔森是中场分工重组的受益人,他在阵容中的合理存在性,建立在如下基础上:1、宋的出现使得他不再是正面防守第一人。2、法布雷加斯的解放无限降低了对德尼尔森组织能力的要求。且慢,我们这里提到了“法布雷加斯的解放”,问题就出现了,虽然我厂通过阵型的调整,释放了小法的活动空间和精力,给小法自由发挥提供了主观条件,那么对手是否会配合着为小法提供客观平台呢?显然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由于在新阵型中小法组织核心作用的大大强化,必然导致对手对他盯防程度的陡然升级。那么刚刚摆脱了自家阵型束缚的小法,很有可能在某些比赛中又会被对手套上枷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尼尔森必须要做好需要自己在比赛的某一时段独立组织进攻的心理准备,注意是独立组织而不是辅助组织,因为此时的小法很有可能已经被死死钉牢了。而这个任务,我认为,至少对于目前的德尼尔森,尚不具备完成的能力。 如果上述情况出现,那么阿森纳的进攻线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呈现出混乱的状态,时间可能不长,但后果足以致命。那么解决方法有没有呢?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下一个问题,伤愈复出的纳斯里和罗西基可能带来的变化: 纳斯里和罗西基,原来都是前腰出身,到了阿森纳以后都被温格拿来当边前卫用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具备娴熟的脚下技术,原地摆脱能力,一定的向前突击能力和远射能力,不俗的组织能力和控制力,缺点是由于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所限,防守能力有所欠缺。如果用纳斯里/罗西基入替德尼尔森,形成中前场小法之外的第二个出球点,那么进攻组织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防守力度的下降,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纳斯里还是罗西基,都无法一个人独立完成德尼尔森所承担的中场补丁的任务。于是需要中场的第二次分工重组: 纳斯里或者罗西基,并不是简单地对位替换德尼尔森,当他们两中的任意一人代替德尼尔森出现在中场中路的时候,意味着小法的自由度将会受到限制,球权的分配也会更趋平均,此时的中场三人组,宋依然是专职防守,小法和纳斯里/罗西基则轮番拿球插上,另一人注意接应和保护。两个边锋也适当回收以保护肋部,通过全队节奏的变化和不断的穿插跑位来打乱对方的防线,此时的阵型,有点类似于前倾版的4-1-4-1: 4:克里希 V5 G10 萨尼亚 1:宋 4:阿尔沙文 纳斯里 小法 本特纳 1:范佩西 在这个阵型中,阿尔沙文和本特纳的位置比传统的4-1-4-1两个边路站位稍微靠前,介于边锋和边前卫之间,与中锋和侧后方的中场形成三角之势,保持对对方防线的压迫力度。 升级版2:沃尔科特可能带来的变化 与纳斯里/罗西基可能带来的变化相比,我觉得沃尔科特可能带来的变化相对要直接的多,如果说前者可以作为一种轮换武器在本赛季的比赛中不断演练精进的话,那么后者在我看来就只能是在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使用的非常规武器。 沃尔科特的技术特点相对比较单一,死抱边路,过分迷恋速度而忽视其他方面质素提高,导致了他在加入阿森纳后的这几年并没有像我们期许的那样迅速成长。远的不提,刚刚结束的欧青赛上,窃以为他比起维拉的米尔纳,在身体和技术条件的合理运用,比赛中的大局观、跑位意识和门前嗅觉等方面,无不处于弱势。个人对小老虎的期望值已经比他刚来时大大降低了,指望他继承亨利的衣钵感觉有点困难,只希望他能够成长成为一个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合格的功能型球员了。 话题扯远了,再拉回来,沃尔科特上场的时机,应该是在我厂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顶替本特纳的右边锋/右边前卫位置(也可能替换RVP,把本特纳顶到中间去)。此时的阵容倒比较像典型的433,左边锋阿尔沙文以内切进攻为主,右边锋沃尔科特以下底传中为主,辅以中路小法等的后排插上,将球尽量向两个边路转移,中场只做简单的调度,强调快、灵、巧的特点,避免陷入阵地战的纠缠,有点类似灵活版切尔西433的感觉: 4:克里希 V5 G10 萨尼亚 3:德尼尔森 宋 小法 3:阿尔沙文 本特纳/RVP 沃尔科特 在这个阵型中,由于弱化了中场组织的作用,因此小法能够抽出一部分精力来帮助补位协防,从而降低了沃尔科特上场带来的右边路防守弱化的影响。进攻的时候一定要坚决,左、中、右前锋同时前插,中场紧跟上,尽量一脚出球,最好在对方防守体系完全落位之前完成射门动作,这样才能保证不陷入铁桶阵的泥潭。 体系之外的变化,杀手锏或是双刃剑:迪亚比的个人冲锋 之前的讨论,无论阵型怎样变化,都是在温格给我厂打造的这个崭新战术体系之内的发散性思考,球员的打法也是基本在体系之内视防守和进攻要求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接下来将要出场的一位,将彻底颠覆我们之前的概念,他也同样拥有最长的头衔:疯狂盘带然后被断的前防守型中场、三米之外看不到队友的近视眼左前卫、时常误伤对手的前恶意犯规受害者、单骑闯关惊天爆射的十佳球集锦常客……没错,他就是阿森纳阵中最诡异,最无厘头的存在,迪亚比。 宋、德尼尔森和迪亚比,人称阿森纳中场“三宝”,随着温格本赛季433阵型的推出,宋和德尼尔森相继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场上位置和角色定位。但我惊讶地发现,在目前的这个阵型中,我很难找到迪亚比的准确位置。 中场是绝对不能再放了,在越来越趋向于明确分工的中场三人组合中,拿下任何一个人,换上迪亚比,发挥的好也不会对整个体系带来多大的加成作用,而一旦当迪亚比进入了间歇性闷头盘带状态,那造成的可能是对我厂整个战术体系的巨大杀伤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选择都未必值得,何况是反过来呢。那么放在左边锋位置如何呢?客观评价,迪亚比在这个位置也是不合适的,边锋需要的反复穿插、灵活的无球跑动、连续的撞墙配合后切入禁区等等基本技巧,在迪亚比身上也甚少体现。但如果非要迪亚比上场,我宁可他打这个位置,原因一,迪亚比是双刃剑,中场需慎重;原因二,阿森纳的整个战术体系,最缺乏的就是自禁区外向禁区内的冲击力,迪亚比的英雄主义个人冲锋,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可能会成为一把破解密集防守的杀手锏,但目前让人遗憾的是,似乎他还是扮演双刃剑的时候多一点,只有偶尔几次的峥嵘毕露,才让我等枪迷有了几分遐想的空间。 冲击力?可能是个问题 前文已经提到了,阿森纳目前的433阵容,个人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自禁区外向禁区内的冲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作为中锋的范佩西在速度和力量上都不具备优势,缺乏足够的拿球冲击力,直接导致当他拉边或者后撤之后,对于对方两个中卫的扯动效果不明显。而如果换了德罗巴这样的力量型中锋,亦或是埃托奥这样的速度型中锋,拉边或者后撤时,由于顾忌到其拿球后带来的恐怖冲击力,势必会有一名中后卫跟出去顶防,从而为我方中路的后插上进攻造成空间。所以RVP打中锋,只能说是目前的权宜之计,长远看来,对丰富我厂的进攻手段作用不大。 2、两翼和中场向禁区内切入的冲击力。左翼的阿尔沙文和迪亚比虽然特点各不相同,但还可以算的上具备一定的冲击力,而中路的小法/德尼尔森/纳斯里,右路的本特纳/沃尔科特,似乎都很难称得上算是突击手,唯一最有希望的罗西基,偏偏是个玻璃体质。突击手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厂在阵地战时候的进攻锐利度。 关于冲击力的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本来想探讨探讨解决方案,但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作罢。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思路,也希望一起交流交流,讨论讨论。本赛季我厂的开局很好,433阵型也确实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这篇文章是自己这几天来的一些思考,想一点写一点,思路有点乱,就当是抛砖引玉了,希望论坛能少点口水,多点和球队相关的讨论。最后,希望我厂本赛季能够一帆风顺,打破四年无冠的怪圈。

    已有1评分我要评分查看所有评分

    最后编辑马赛回旋 最后编辑于 2009-08-21 12:30:37
    本主题由 版主 christmasnow 于 8/21/2009 5:45:14 PM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Bravi biancazzurri ~~~
    TOP
    2#

    原帖传送门如下,特此说明。真是很棒的一篇分析类文章,不看确实可惜~~~ http://bbs.goalhi.com/831520.html


    Bravi biancazzurri ~~~
    TOP
    3#

    刚刚想赞颂一下楼主 结果发现是转载的文章 爱惜恩悲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TOP
    4#

    分析的挺不错的. 关于冲击力,相信温格也是能看出来的,我估计查马克肯定会签下的. 这样在打站位型中卫的时候,范佩西打中锋,碰到抢劫破坏型中卫,查马克上.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TOP
    5#

    可惜了罗西基啊,本来433他将是关键的棋子。
    TOP
    6#

    以为马赛在写论文,晕哦 不过分析的挺好,写前构思了的
    TOP
    7#

    我还刚刚开始研究战术,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写信给温格吧,说不定人家招你进智囊团
    “进球是否庆祝?绝不可能!因为我根本就不想和阿森纳交手,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我在其他任何地方,也无法找回和阿森纳球迷的默契。因为我不认为自己会在其他球队效力那么长一段时间。八年啊,我可不会再在另外一支球队踢八年,我已经老了。”
    TOP
    8#

    拜读了,如果温格坚持这套打法,那纳斯里伤愈以后,将会是非常重要的棋子。帮助小法,盘活中场,合理的分球给两翼,适时的插上远射,他比德尼尔森强很多。防守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弥补他本身能力的缺陷。
    TOP
    9#

    精品文章,尤其对干儿子的补丁作用描述很到位
    TOP
    10#

    好文 其实最后几点才是关键 范佩西的问题我很想看看温格怎么解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