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返回列表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 1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E傻所邀,开个股票交流贴 [复制链接]

1141#

应该是本周前半周除高送转外最强热点:PM2.5.

上周以来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PM2.5皆超过250,达到重度污染,而下一波冷空气16日才会姗姗来迟,而帝都今天的PM2.5指数将达到1000,极严重污染,如果游资还没有把目光盯到这一领域,那是太差了。

方向有以下几个,首先是PM2.5监测,老龙头300137先河环保 和 300203聚光科技
                            然后是PM2.5空气净化设备,有000551创元科技,还有一众家电品牌,比如美的电器,海信电器等等
                            接着是汽车尾气排放处理设备,有000581 威孚高科 ,新能源汽车类如600066宇通客车,600166福田汽车,002594比亚迪
                            最后是PM2.5防护口罩,有龙头股份,金鹰股份等
                            还有可能涉及工业脱硫脱销,比如九龙电力,国电清新,龙净环保,永清环保 等等。
TOP
1142#

沪市日线级别的MACD绿柱自1949见底以来在上周五第一次出现,至今已经三天,而指数保持高位震荡。今天开始绿柱开始放大,短期或者中期见顶的架势非常明显,而今天银行股的异动和高送转次新股的集体暴跌更说明了资金内部分歧急剧放大,在反弹1个多月之后,春节前行情需要保持冷静和谨慎。
TOP
1143#

已经确认10转10以上,预增30%以上的个股在回调30日线时可以低吸。

PM2.5,这个概念全国两会前后值得重点留意。新一届政府在斯巴达时提出新概念,美丽中国,而在地方两会期间却出现长达数周的高污染雾霾气候,不啻是对两会环保主题议案的刺激。这个板块在上半年的高度将达到军工的水准,而持续度更应该超过军工。

农业,依旧是一季度热点,1号文件本周末公布后春耕前更可能爆发的是农药化肥股,春节前则可能是畜牧养殖。

光伏,这是去年最熊题材,而过去两年光伏板块毫无疑问经历了非常标准的戴维斯双杀,目前各种难看的年报开始公布,但危机危机,在去年的行业寒流后今年行业就算不是V字反转,起码也是L型底部收敛,在大多数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光伏板块的机会亦悄悄到来。注意精功科技,亿晶光电,向日葵等去年熊霸A股,而目前底部温和放量上攻的个股。
TOP
1144#

恭喜疝气的关铝复牌,五矿果然给力。
TOP
1145#

现在还有跌的股票么。。
TOP
1146#

年后到两会的行情推测

首先是传统季节受益股
一:春播概念,化肥 农药 种业
二:建筑业:水泥建材 建筑 机械 民爆 重卡
三:疫情: 流感相关

然后是两会概念,目前明确的是新型城镇化  轨道交通  环保  收入分配改革。
TOP
1147#

实在是太懒了,,,不想多写,慢慢憋,,,先列个单子....


未来的大牛股多出自以下几个板块,环保,医疗保健,重组,食品,传媒,电子信息(含消费电子)。

环保,比如桑德环境,津膜科技,威孚高科,三聚环保,蒙草抗旱
医疗保健,比如丽珠集团,中源协和,江苏吴中,恒瑞医药,信立泰 凯利泰 泰格医药,迪安诊断,宝莱特
重组,ST金城,新疆天宏,昌九生化等等。
食品,恒顺醋业,贝因美,伊利股份
传媒,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掌趣科技,北纬通信,新文化,华策影视
电子信息,易华录,银江股份,科大讯飞,康得新,大华股份,欧菲光。。。。
TOP
1148#

其中掌趣科技,华策影视,新文化等我曾有帖子专门研究过,不提了,说些新鲜的。准备先讲讲300334 ,300326。
TOP
1149#

关于津膜科技,先转一篇网上的研究。

津膜科技PK碧水源

污水处理领域,膜法水资源技术是对传统污泥法的替代,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污水处理及回用、给水净化、海水淡化。目前,膜法水资源技术在国内应用并不普遍,市政污水应用占比1.52%,工业废水0.28%。

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给水净化、海水淡化的膜市场规模分别为366亿元、55亿元、46.8亿元,污水处理膜空间广阔。近日,研究中心调研了碧水源、津膜科技两家代表性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技术水平:津膜技术丰富,碧水源专注MBR

津膜科技:膜材料膜工程。膜法水资源化技术的领先者

津膜科技主要从事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在膜法水资源化领域,津膜科技是国内最早、最为领先的膜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之一,2007年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进入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膜法水资源化核心技术,突破了发达国家垄断。津膜科技具备完整的膜制造技术,并实现了膜材料的完全自给,具有系列化的膜应用工艺,膜以及各种工艺、参数的耦合是膜处理工艺的核心,其业务涵盖了膜组件销售、膜工程、膜更换各领域。

膜工艺涵盖:连续膜过滤(CMF)、浸没式膜过滤(SMF)、膜生物反应器(MBR)、双向流膜过滤(TWF)。不同工艺应用于不同领域:CMF、SMF主要处理相对清洁水,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给水净化、海水淡化,占整个应用领域的绝大部分,是国内水资源膜技术的引领者。MBR不需要二沉池,占地面积小,对氨氮、COD去除彻底,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领域。TWF主要应用于工业特种分离领域。

碧水源:膜工程膜材料。领跑国内污水处理行业

公司核心技术是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资源化,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污水处理和资源化(中水回用)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即承担除土建外的所有技术、设备和服务。2009年进入上游膜材料制造领域,2010年碧水源实现了MBR的核心设备膜组器的自产。公司研发的投入占到收入的6%,每年都会提一笔研发资金。现在公司有三大研发部门,包括材料、设备、工艺三个领域。

膜工艺涵盖:MBR、CMF(刚刚涉及)。碧水源充分发挥MBR技术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二沉池)、氨氮去除彻底(处理水质高)的特点,先后建设了北京密云再生水厂(45000m3/d)、北京怀柔再生水厂(35000m3/d)、北京平谷再生水厂(40000m3/d)、北京顺义奥运配套工程(100000m3/d)等一系列大型MBR示范工程,成功把该技术推向全国。
膜工艺是与清华合作的研发中心,利用清华的平台,公司出资金、出题目,清华大学进行技术开发,成果属于碧水源。另外一个是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主要研究如何延长膜的寿命。

[MBR即膜生物反应器,是应用于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将膜分离技术和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组合而成的系统。MBR的核心设备是膜和膜组器。

国内水环境的现状是水污染日益严重和水资源严重匮乏。MBR的价值是高质量的处理污水和水的资源化,市场空间广阔。与传统方法相比,MBR的技术特点为出水水质高、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此外,MBR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具竞争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啤酒、石化、屠宰环保、医药、垃圾渗滤液等工业废水的处理。国内MBR应用时间尚短,从2005年前后才规模化地应用于市政污水领域。]

二、盈利模式:碧水源跑马圈地津膜稳扎稳打

碧水源:技术领先+模式独特+资金雄厚。专注高附加值环节主营业务毛利率提高

公司业务集中于市政污水领域,项目方多为地方政府,具有区域壁垒。碧水源让出地方污水处理项目控股权,通过参股形式和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获得MBR整体解决方案总包,政府出水务项目,碧水源出资金做设备提供商、换膜商和部分运营。“碧水源”模式快速跑马圈,在市政污水MBR膜处理领域占有率7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除北京外,公司成功布局江苏、云南、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全国六大区域。

碧水源公司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公司专注于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并且成本优化控制的努力卓有成效。MBR大规模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时间不长,因此无论在建设成本还是在运营成本方面都存在优化空间。

津膜科技:解决方案+模组件更换。整合销售资源提高销售和售后水平

公司业务模式:2004年膜组件销售、2007年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2009年解决方案+膜组件更换。津膜发挥技术优势,进入整体解决方案,有力的带动了膜组件的销售,2009-2011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60.93%,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市政污水津膜占比21.06%,公司解决方案日处理污水40万吨以上(行业189.95万吨);给水净化津膜占比10.03%,公司解决方案日处理能力11万吨以上(行业109.63万吨)。

三、成长空间:碧水源看子公司津膜看订单

碧水源:合资公司是业绩蓄水池。

公司不为某项目进入一个区,看中背后市场空间(目前项目的5-10倍)。例如:云南现设计规模44.45万吨/日,“十二五”云南水投计划规模300万吨/日,是现在的7倍;滇池治理“十二五”总投资42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投资181.49亿元,公司目前获得投资11亿元,安宁30万吨项目正在跟进。地方政府允诺不再以相同方式引入其他合作伙伴,这意味着碧水源能持续获取后续项目。公司区域拓展仍在继续,8月15日碧水源出资1200万(控股60%)成立山东合资公司,合资方滨州海孚水业负责沟通资源、落实政策,启动信阳县、无隶县、禹城市的示范项目,后续跟进项目或将公告。

津膜科技:新订单支撑产能释放。

公司募投项目:1.5亿元新建年产135万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线,满产后新增1.02万支CMF、SMF柱式膜组件;1.2亿元新建年产180万溶液法中空纤维膜生产线,满产后新增1.38万支CMF、SMF柱式膜组件。公司2012年产能有限140-150(柱式60%帘式40%),2013年新增产能315万,达到455—465,同比增长3倍多。必须依靠新订单支持产能释放。2011年公司新签订单1.4亿元,留存订单1.1亿元;2012年至今,公司新签订单1.9亿元,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留存订单8000万元,全年订单有望超过3亿元,预计后续仍有2-3个订单。

四、发展战略

碧水源:“源”起技术 “水”中捞金

碧水源公司所处的污水处理领域是环保行业最大的子行业,“十二五”新建、提标改造和资源化的市场空间千亿,需求平稳释放,政策支持力度大,污水费提高预期强。MBR技术保证高质量的污水处理品质,在特定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1)污水要求稳定达到一级A的区域,如三河三湖等环境敏感地区;(2)再生价值(中水),如北京这座水资源不足且缺乏水源的超大城市;
  
核心竞争力:(1)MBR的实用价值匹配特定市场需求;(2)超募资金最多,资金实力雄厚;(3)在污水价格上涨的背景下,MBR成本劣势被削弱;(4)管理层的开全球节能环保网拓精神和把握市场及政策需求的能力;
  
未来增长点:(1)高成长动能逐渐由母公司向地区子公司扩散,外埠市场高增长接力北京;(2)开拓全新应用领域,如在特定区域用膜处理自来水;(3)布局污泥、渗滤液和工业水处理领域;

风险因素与催化剂:(1)成长性风险:MBR是否可以替代传统技术;(2)解禁压力;(3)资金回笼的风险,2012年一二季度现金流为负;(4)依赖政府投资,工程进度具有不确定性。不过相较其它EPC项目,污水项目整体招标、施工进度良好。长期来看,污水处理强制提标催生新建改造需求、生活用水标准提高打开MBR另一应用领域、污水价格提升和MBR自身优化将削弱MBR成本劣势,这些都将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津膜科技:水资源化膜技术的先行者

津膜科技最早从事膜材料和膜组件的研发,是国内最早、最为领先的膜材料研发生产企业,竞争优势有CMF/SMF/MBR产品全覆盖,技术工艺领先;具备大型项目工程经验;环渤海区域优势,在海水淡化市场提前储备。

发展动力:(1)水处理领域多引擎增长:市政污水“十二五”投资4300亿元,预计带动膜需求(含工程)200-400亿;自来水提标,空间巨大;海水淡化加速发展,预计"十二五"带动膜需求45-70亿;(2)公司内生增长:IPO后公司预计超募资金2亿左右,有望借助资金实力环保提升工程项目承揽能力或商业模式创新;(3)海外市场培育已久,预计12年膜销售收入4000万元;(4)明确进入运营市场。

公司与碧水源的不同:(1)发展模式不同:公司最早从事膜材料和膜组件的研发,2007年依靠产品优势向下拓展至膜法整体解决方案;碧水源凭借膜工程优势,2009年自建生产线,核心产品自给,内化成本。(2)门槛不同:制膜行业全国约300家,门槛较低,高度分散,收入规模较小;具有大型工程项目经验的企业较少,资质和工程业绩壁垒较高,资金实力较强。(3)客户不同:公司客户以企业为主,碧水源客户多为地方政府,项目盈利能力更强。

五、市场预测

碧水源:环保产业新“股王”

MBR(膜-生物反应器)市场规模近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但仍只占污水处理市场不足1%。相对未来五年超万亿规模的污水处理市场,MBR增长潜力巨大,作为其中龙头的碧水源,其成长性更是值得期待。

到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平均利用率为8.5%,在将要出台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大框架下,到2015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求达到20%以上,较2010年底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比例达到70%以上,因此我国再生水投资空间广阔,目前只是刚刚开始。

中国特殊国情造就膜技术市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低,水体污染严重,同时面临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大问题。而MBR技术在处理污水中有出水水质高且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将污水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因此,在我国土地成本高、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特殊背景下,膜技术对于解决缺水困境有重要帮助,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也具有关键作用。

碧水源凭借MBR(膜生物反应器)深度处理技术,可将污水处理为高品质可再生利用水源。过去我国MBR技术用膜基本依赖进口,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碧水源在该领域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全套膜材料制造技术、膜组器设备制造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公司之一。MBR市场规模近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但仍只占污水处理市场不足1%,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更是值得期待。

公司膜基地于2010年投产,目前已达到300万平米产能。碧水源在无锡、益阳还将分别建造100万平米膜基地,届时膜产能将达到500万平米。

公司目前战略清晰,采用和各地政府参股成立水务联营、合营企业的商业模式进入地方市场,并以此为平台,发展当地水务市场。碧水源公司通过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合资公司,锁定当地市场,与地方政府实现双赢。目前,该模式已在云南、江苏成功应用,获取了可观订单。公司近期又与内蒙古、武汉建立合资公司,拓展西北及华中地区市场,使得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而已经完成布局的北京、江苏、云南、内蒙古、武汉等地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将为公司注入持续增长的动力。公司还与武钢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冶金及华中市场。冶金市场广阔,“十二五”期间,我国吨钢产出耗水要大幅下降,冶金行业废水资源化拥有较大市场。而且,为配合公司工业水处理相关业务,公司还将配套建设100万平米反渗透膜生产线。

碧水源能够以退为进,公司让出地方污水处理项目控股权,通过“退一步”和地方政府以参股的模式,成立合营或联营企业,做地方政府的水处理技术支持伙伴、设备提供商,以此“进一步”获得MBR膜处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工程市场、碧水源自产膜的后续稳定更换市场以及污水处理运营市场。这个运营模式很受地方欢迎,在与地方的合作中应该能迅速打开市场。

布局环保全产业链。碧水源除了进军生活污水领域外(目前业务包括膜材料生产、膜组器生产、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市政工程建设),通过兼并及合作,目前正在积极进军工业废水处理、固废领域、自来水净化等领域,公司目前已经充分布局了环保产业链,未来将受益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2011年公司在技术能力建设方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的低压反渗透膜已经研发成功,可以应用于高盐水净化(应用于工业污水淡化)、生活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实现进口替代。公司计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低压反渗透膜,获取工业高浓度盐水净化市场以及海水淡化市场全球节能环保网。

津膜科技:膜技术成就水净化领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家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明确指出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六、行业地位

国内拥有膜技术的厂商不少,但即使都是膜技术,其本质也有不同。现在普遍适用的有两种膜,一种是做给自来水净化的,这种膜比较简单,国内至少有50家能做的。而最好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膜全世界只有两三家能做。
  
具体地说,用于污水处理的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产品是强度200牛顿,通量(每小时每平米处理的水)在25L以上,寿命5年以上,只有三菱、碧水源、GE和德国一家规模比较小的公司能做。
  
第二层次的产品是强度12牛顿,通量(每小时每平米处理的水)在18L以下,寿命2-3年,只有西门子、日本和新加坡各有一家公司能做;
  
第三层次的产品强度不超过4牛顿,通量(每小时每平米处理的水)不超过12L,寿命不超过2年,能生产这种膜的企业有很多。
  
因此在市场上能用于大规模工程的膜全世界只有三菱、碧水源和GE能生产。
  





七、财务分析:业绩季节波动四季度集中确认

两家公司业绩季节波动明显:上半年为技术方案准备、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下半年为项目具体实施阶段,三、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和利润较高。津膜科技上半年业绩预告增长30%-50%,净利润1160万元。公司收入有明显季节性,考虑今年发行费用摊销、研发费用1300万元,预计公司全年利润6400万元,同比增长50%,折合EPS0.56元。2013年随着产能释放,营销跨区域拓展,公司业绩有望进入释放期。

碧水源上半年实现营收4.66亿元,同比增长133.3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34.41%;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公司上半年存货2.25亿元,较年初增加111.4%,预示下半年项目进展值得期待,营收增长有望保持100%以上。公司业绩与6大地区合资公司密切相关,有较大不确定性。保守估算:公司净利润在5.50亿元—5.88亿元,同比增长52.5%—63.2%之间,EPS1.00—1.07元,对应PE33.4倍—31.2倍。
TOP
1150#

我实在是太懒了,简单说一下,首先环保是中央换届后提出的一大命题,环保由政策扶持,那么就涉及到一个地方的执行效率问题。比如前几年全国大旱带来的水利题材,两年过去了,还只算是题材。环保的力度要比水利大得多,比如环保计入政绩考核,全民维权意识的极大提高使得地方不得不重视环保,但。。。这仍然算是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目前脱硫脱销算是最重视的项目,菲达环保和龙净环保长期看好无疑。而地下水污染和汽车尾气治理也逐渐浮出水面,未来潜力算是最大的。


而水污染处理那些水务公司看看就好,未来也就是高速公路一般的吃红利的版块,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利润点在于碧水源,津膜科技这些MBR,BT工程和膜材料制造商。之所以考虑津膜科技而非碧水源,很简单,碧水源市值高达200亿以上,而津膜科技仅30多亿,其增长潜力更大,一季报来看,津膜科技的筹码还在收集中,不排除未来随大市回落。当前价格相对来说也偏高。未来回落到25-28区间中线吸纳问题不大,由于成长股的估值会长期处在溢价水平,而真正到回落合理PE时往往也是泡沫破灭之时,对津膜科技的未来股价预期不做准确定价。对比碧水源,基准涨幅为300%以上,那么津膜科技如在后期不出现基本面的突变,按目前的中标速度和扩张速度来看,50元是一个比较可能达到的价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