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赛季前8轮,阿森纳6胜1平1负积19分领先第二名切尔西2分。2014年夏天,枪手砸下7600万欧元购买球星,然后2014-2015赛季前8轮战罢,阿森纳2胜5平1负积11分落后领头羊切尔西11分。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温格与他的阿森纳就像面对一段失败恋情的上进青年,年轻、努力、充满理想而且也舍得花钱,但女生就是要分手,所以无论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破坏这段感情的,并不是穆里尼奥或弗格森,而是亚历山大·贝尔,是博纳斯·李,是史蒂夫·乔布斯,是所有孜孜不倦试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小更近更平等更透明的人,而温格与他的阿森纳则是世界扁平化的受害者。1996年夏天阿森纳以76万欧元的身价从巴黎挖来阿内尔卡,3个赛季后将他卖给皇马时收入3500万欧元,这样的交易是温格能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现在,几乎没有重演的可能。
回顾阿森纳的那个黄金年代,我们可以在温格旗下找到无数这样不可思议的交易,佩蒂特从摩纳哥加盟时身价375万欧元,永贝里从瑞典来投时价值450万欧元,希尔维尼奥与埃杜加盟阿森纳前都效力于科林蒂安,皮雷效力于马赛,图雷效力于科特迪瓦含羞草,吉尔伯托·席尔瓦效力于米内罗竞技,克里希效力于戛纳……
依靠广泛的人脉以及自己优秀的眼光,在那个黄金年代,温格总是能找到未经打磨的璞玉,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他们带到阿森纳,然后将已经被自己打磨成玉石的旧将高价出售,构成良性循环。但不幸的是,就如同贝塔斯曼书友会一样,温格低估了网络化与全球一体化的威力。
世道变了。2004年夏天穆里尼奥决定离开波尔图,“一周内有60多个经纪人给我打来电话,自称是阿布拉莫维奇的代表。”
在现代足球世界,一切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足球产业发展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无论在非洲还是美洲,任何一个10岁以下的孩子,只要在公园里完成一次帽子戏法,就立即会有经纪人将他列入追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温格想要背着全世界完成一次成功的“盗窃”,难度可想而知。
结果便是,温格必须付出更多的钱,才能得到比15年前更差的球星,他为不足20岁的钱伯斯花费了2000万欧元,张伯伦身价是1380万欧元,沃尔科特是1050万欧元。看起来很多,但看看弗格森为鲁尼和C罗花费了多少,切尔西又为卢卡库、阿扎尔与奥斯卡花费了多少。再看看皇马为拉莫斯花费了多少——2005年拉莫斯以3000万欧元身价转会皇马时,只踢了不到40场职业比赛。
更糟糕的是,时代变了,温格却还在延续着旧思维。最近两个夏天购入厄齐尔与桑切斯看似大手笔,但归根结底,这是皇马和巴萨不要的球员,教授总是想要完成溢价收购,总是想要在最低点买入,总是想要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球员。在威尔谢尔“从17岁开始就没有进步”(斯科尔斯语)的情况下,温格依旧坚定树立他为核心,试图将他培养成下一个法布雷加斯,教授同时还想将沃尔科特培养成下一个亨利,张伯伦大概是下一个永贝里,在他眼里维尔贝克兴许能接阿德巴约的班。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技术再强,能从铁矿里挖出金子来吗?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