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的病痛温格无药可救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贺宇
作为理想主义派教练的温格,在构建体系中无法像同一派的顶级教练一样意识到攻守平衡的重要性,也无法像现实主义派大师级的教练一样审时度势,灵活调整。在本场对阵曼联的比赛中,面对后防千疮百孔的红魔,温格的枪手在反复冲杀之下,最后换来的仍然是一场失利,这里面固然有运气的原因,亦受到防守人员不整的限制,但深层次上还体现了温格在近几年思路上的某些显著倒退。
温格在英超最辉煌的时代,皮雷斯作为名义上的边路球员,实际横向中路的组织、穿插和进攻成为枪手和其他英超球队显著的区别之一。事实上,皮雷斯可以说是英超最早的“边前腰”角色,他的存在让枪手可以在最具威胁的中路、肋部区域进行球员之间的联系,从而打活整个进攻。
而在不败时代结束后,温格开始致力于球队的换血,并出现了短暂的复苏迹象——在那个时期枪手拥有诸如范佩西、阿德巴约、小法、迪亚比等才华横溢的球员,但当时枪手战术灵活性的关键节点,仍然是“边前腰”罗西基(或许还要算上雷耶斯、赫莱布、纳斯里、以及之后的阿尔沙文、贝纳永,他们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特征,但罗西基最为典型)的存在——这成为枪手复苏期的重要特征,也可以视为温格对边路球员横向能力的继续发掘。
为何边前腰的横向能力在温格过往的体系中如此关键?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球员的踢法是温格球队进攻效率的保证。他们可以串联起中场线和锋线中的技术球员(温格的球队始终不缺乏这些技术球员)。当名义上的边前卫横向穿插到中路进行短距离突带和快速传切,枪手的中路、肋部可以打得相当灵活,接应点之间的距离拉近,这真正激活了前后一干技术流球员,使整个进攻具有相当强的活力和变化,而且能够在关键的区域进行最致命的操作。
这种打法,尤其在英超是具有相当强的杀伤力的。相当多的英超球队依然秉承传统的英式区域防守思路,后场球员的站位相对固定,各管一块,交叉轮转的意愿较低。具有横向切入能力的“边前腰”在面对这种防线的时候,可以轻松游弋于对方边卫、中卫、后腰之间的肋部空间,可以轻松打击多数英超球队的死板防守;面对强队时,边路球员向中路的横向游弋就更为重要,在提升进攻效率,在最威胁地带制造杀机往往有着关键作用。
直到上个赛季,温格在打不开局面时的重要开瓶器都是老迈的罗西基——他残存的变奏能力、横向纵向的持球突进可以撕扯对方的防线,这有两个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在最具威胁的中路/肋部(而不是边路)来制造杀机,使进攻效率最大化,而不是传来倒去的一潭死水;其二,这种对防线的频繁撕扯,让对手的后场球员自顾不暇,从而最大化影响对手由守转攻的反击质量,保护了后场,这是攻守一体的必然结果。
但上周六对阵曼联的比赛中,温格虽然在上半场前半段压制了后防漏洞不断的曼联,而且似乎制造了不少威胁,但阿森纳的整体进攻依然不够聪明和欠缺灵活。在两名攻击手维尔贝克和桑切斯身后更多是张伯伦、威尔希尔等人的猛冲猛打,直线冲击,气势是足够了,但是丢掉了温格曾经安身立命的边前腰打法。前场缺乏横向串联,无法提高进攻效率,阿森纳的多数机会其实更多要归因于曼联自身后场人手的能力不足,而阿森纳并没有在对手扎稳篱笆的情况下扯开空当,实现真正的高效进攻。而且更糟糕的是衰老的阿尔特塔被限制住之后前后场开始脱节——如前所述,缺少罗西基的横向撕扯后,阿森纳面对的始终是对手有序的中后场布置,这种布置下曼联获得球权很容易找到由守转攻的方向(哪怕曼联不少后场球员其实出球能力不足)。
桑切斯可以提供纵向的串联和突进,他的回撤、前插、不懈的跑动突击增加了阿森纳的推进能力和进攻端的直接冲击力,但他更多是一名“纵向”球员,而非“横向”串联球队的边前腰;受伤的厄齐尔在持球的稳定度上不如罗西基,习惯躲着踢移出中路区域;而卡索拉只有原地护球和精准传切,但没有持球变奏的能力。温格在对阵曼联的下半场,眼看着球队的进攻钝化,也没有派上罗西基——这或许有球员身体确实不能胜任的原因,或许有其他的考量,但教授依然丢掉了自己曾经安身立命的重要杀招。他不但没有进步,还体现出了显著的倒退:阿森纳变成了一支要么只会疯狂冲杀、要么只会围着对手大巴团团转的球队。
作为局外人,无法揣摩温格近些年心理的变化和阿森纳建队策略方面的种种限制,但温格对这支球队的全盘掌控力,让“下课”这个选择远没有很多球迷想象的那么容易。阿森纳在英超多年立足的竞争力其实正是“稳定”二字——这让球员们的心态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让体系不会出现激进的突变,让成绩表现至少可以维持在一个不坏的水准。
如今阿森纳在进攻中的横向串联不足,进攻低效,而这还只是温格的问题之一。后腰的覆盖对抗能力,中后场的整体水准,都是目前这支阿森纳的问题,但在温格自己的历史上,这些问题曾经都有过答案。喊温格下课,不如期望温格找回自己,这或许是面对如今英超动荡时代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