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名导罗曼波兰斯基执导,这是他最带有个人陈述色彩的影片,也是他等待了10年的作品,一部探讨坚信结合了艺术力量的人类精神的必胜的试验性作品。自从罗曼·波兰斯基7岁那年从犹太区逃了出来,这是40年来他第一次在波兰拍摄电影。
音乐配乐是由《吸血鬼》、《贵妇画像》波兰音乐家Wojciech Kilar为电影所作的原著音乐,同时还选录70年代于华沙国际萧邦钢琴大赛赢得大奖的波兰钢琴家Janusz Olejniczak演绎八段萧邦的乐章,更不能不提的是,在专辑中弥足珍贵的收录了故事中主角Szpilman本人在1948年于波兰亲自演奏萧邦的马祖卡舞曲 (Mazurka)第17号第4段乐曲的历史录音。
曲目
01.Nocturne in C# minor, op. posth.
02.Nocturne in E minor, op. posth.
03. Nocturne in C minor, op. 48 nr 1
04. Ballade in F major, op.
05. Ballade in G minor, op. 23
06. Waltz in A minor, op. 34 nr.
07. Prelude in E minor, op. 28 nr. 4
08. Andante spianato. Tranquillo
09. Polonaise. Allegro molto
10. 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
11. Mazurka Op. 17 No. 4 1948年历史录音
巴德特在《K-19》中特别以G小调为基调,以缓板、慢板、快板的方式点出K-19核舰上官兵的情绪主题--"Fear"、"Fate"、"War"、"Soul",透过阴郁的提琴声、悲柔的弦乐声、急促的铃响鼓击、凝重的哀悼曲式,彰显出那份属于军人的使命感与赴汤蹈火的情操,"Heroes"、"Journey"更是哀荣并蓄的英雄挽歌,而巴德特也不忘在雄伟壮阔的交响乐声里勾勒出忐忑不安的波涛,另外,古典音乐家Richard Einhorn 95年发表的古典冠军天碟《Voice Of Light》中的乐段节录更在女高音Julia Migenes(*1980年主演过《荡妇卡门》的歌剧界巨星)的歌声中成为一段歌咏传奇英雄身影的优雅礼赞,巴德特为忠实体现K-19深陷俄国的危机气氛,特地邀请指挥经历包括伦敦交响管弦乐团、柏林爱乐管弦乐团,97年起更荣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首位客座指挥的莫斯科指挥家Valery Gergiev率领俄国著名的The Kirov Orchestra担任音乐演奏,整张原声带听来处处可见单挑《猎杀红色十月》、《赤色风暴》等潜艇危机片电影音乐的壮志雄心,是张情感与格局兼备的动作大碟。
曲目:
1. Suite For Orchestra And Chorus In G Minor: I. Fear - Largo
2. Suite For Orchestra And Chorus In G Minor: II. Fate - Adagio
3. Suite For Orchestra And Chorus In G Minor: III. War - Allegro
4. Suite For Orchestra And Chorus In G Minor: IV. Soul - Misterioso
5. Home
6. Heroes
7. Journey
8. Capt. Alexi Vostrikov
9. Missle Launch - The Rescue
10. Reactor - Selections From Voices Of Light: Victory At Orleans /Interrogation / Abjuration / Rela...
11. Reunion
很难去解释为什么会喜欢好象The Doors这样一支乐队,放浪的行为,过于沉重,叛逆(甚至近乎于变态)的歌曲...
1991年,Oliver Stone拍摄了一部名为“The Doors”的传纪片,Val Kimler扮演了The Doors的灵魂人物,那个曾被称作“穿着皮裤的性感小猫”的Jim Morrison。
我不知道为什么Oliver Stone要拍摄这部传纪片,因为如果仅从音乐上的地位来说,The Beatles, The Velvet Underground等等远远要比The Doors领先很多。
从电影来说,这部片子无疑是成功的:镜头的转换,场境,气氛等等;但是如果是从传纪片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不完整,这部片子所反映的只是Jim Morrison最黑暗的一面:性,吸毒,酗酒,当众暴露下体...;从演员来说,Val Kimler可以说是好好作过功课的,发型,举手抬足之间都有Jim Morrison的影子,只是Jim的诗人气质,那种深入骨髓自毁,堕落与单纯的奇异结合,这些是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
作为我来说是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太过于偏面和黑暗,而且一直觉得这部片子是给好象我这样的Jim Morriosn迷(不只是歌迷)而看的。如果观者对Jim Morrison一无所知或者只知一斑的话,他所能看的可能只是一个自毁而自恋的傻瓜,一切行为均无理论可言。
但是这部片子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在影片上映后,The Doors共有四张专辑同时上了Billboard榜(The Doors共出过六张专辑),各地有关The Doors和Jim Morrison的书纷纷出炉并热销,一批又一批在Jim Morrison死后才出生的青年奉其为精神偶像...,多年以后Jim Morrison终于又成为了那个在他生前绝不愿意作的偶像。他那个太具有古希腊式美的外貌给他找不少麻烦,以至于他生前曾痛苦地说,那些歌迷从不关心他的歌曲,而只是喜欢他的容貌。
无论喜不喜欢,这部电影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观注;事后,也一如往常地出了张OST,还好其中的歌曲是由Jim Morrison原唱,而非Val Kimler翻唱,尽管他的声音也不错甚至还有点类似于Jim Morrison.
这张OST选曲的角度也和电影的主旨一样,收录的全部是一些低调而阴暗的作品,除了一些用作过渡的2~3分钟短曲以外,主要是些冗长而富有隐意的代表名曲,好象“The End”, “When the music's over”, “L.A.Woman”, “Roders on the Storm”, “Light my fire”等,另外还收了一首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Heroin”。在The Doors的作品中还是有一些节奏轻松的曲子,但论代表性和艺术价值还是当属以上提到的作品。
当你推开“The doors”这扇大门时,一眼可以看到的是Sex,Drugs和Rock 'N' Roll,看到的是自毁而又自恋的Jim Morrison,然而比这些真实的东西更真实的则不是我们一眼所能看穿的。
We are content with the "given" in
sensation'squest.We have been etamorphosised from a mad body dancing on hillsides to a pair of eyesstaring in the dark.
(我们因付出自己感知的疑问而满足 我们原先是在山脚下疯狂起舞的幽灵 如今变成了在黑暗中凝视前方的眼睛)
——选自《君主们》(The Lords)
Jim Morrison: The Doors乐队主唱,诗人。
生于1943年12月8日,美国墨尔本洲
死于1971年7月3日,法国巴黎
专辑目录:
1. Movie
2. Riders on the Storm
3. Love Street
4. Break on Through
5. The End
6. Light My Fire
7. Ghost Song
8. Roadhouse Blues
9. Heroin
10. Carmina Burana (Introduction)
11. Stoned Immaculate
12. When the Music's Over
13. Severed Garden
14. L.A.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