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到4月11日,18天。这或许是温格一生中最重要的18天———他毕生的理想本可一蹴而就;这或许是温格一生中最失败的18天———以后他难再有这样的机会。
成功需要奋斗,温格已经做到。但,成功更需要机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在18天之后,这个创造了并将继续刷新英格兰顶级联赛开局不败纪录和一只手已经揽住了英超冠军奖杯的温格,像无数被同情口水淹没过的悲情英雄一样,苍白地耸立在我们面前。
瘦削挺拔的身材,还有那套古板的老式西装水平的垫肩———一个看上去毫不生动、漠视世俗的男人。沉默,偶尔的刻薄———老式知识分子的阴郁和坚持。
足球,是他惟一的表达方式。18天,是他理想的缩影。
克制
像弗格森一样做个更衣室里的“吹风机”固然不好,可像温格这样一年不发几次脾气也不好,因为温格并不是个没有脾气的人,他只是努力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只要能控制住情绪,温格绝不会发火,因为他觉得,一个主教练对球员吼多了,就不会再有效果了。亚当斯说,在更衣室里,温格既不会骂你,也不会夸你是自从有面包片以来最好的东西,他总是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得很好。
克制有时是种优点,有时却是种缺陷。克制的人总是自己排解压力、自己舒缓情绪,如果排解不掉、舒缓不了,就会把它深埋在心里,久而久之,人的心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心态失衡。
温格的克制表现在不但当面不骂球员,当媒体公开批评犯错的球员时,他还会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
温格护短在英超是出了名的,如果哪名球员有错,即将遭到媒体口诛笔伐时,温格会第一时间出面为他辩解,对他表示支持。8年任期内的50多张红牌被认为是他不断纵容球员的结果,媒体就是这样,如果你让每一名球员都永远保持好形象,那他们一定不能放过你,一切的不满都会转嫁到你一个人身上。这么多年,温格就是这样过来的。
温格把所有压力都背在自己身上,有怒火也隐忍不发,球员们因此缺乏负责意识,可一支要称霸的球队并非只有流畅的进攻就可,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才是基石。当亨利在冠军杯1/4决赛对切尔西的首回合比赛中向不给他传球而选择自己打门的劳伦发火时,我们可以体会到枪手之间缺乏深厚信任的感觉。
温格主张“向我开火”,可他终究是个凡人,终究有支撑不住的一天。
偏执
现实常常会改变人的信念,为了能始终保持自我、坚持理想,温格不断与现实做着激烈的斗争———听上去像是堂吉诃德。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会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决定,因为对现实的抵制会让他们在信念受到威胁时往往有更激烈的反应和更夸张的自我保护举措。
在足球的世界里,温格以一种近乎清教徒似的执着,追求着只有公平竞争和华美足球的境界。曾经因为厌恶法国足球的阴郁环境———主要是塔皮的种种劣迹让他对法国足球环境深深失望,他选择了远走他乡去日本J联赛执教。回到欧洲,他接手了阿森纳,从此给海布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彻底击碎格拉汉姆时代的1比0主义,将阿森纳改造成“英格兰最好看的也是最好的球队”,个中艰险可想而知,但温格一往无前地走了下去。
温格坚持华丽球风的信念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毁的,如果他可以稍稍屈就于现实,在欧洲赛场上做一些“丑陋的”战术改变,让那些采取稳守反击来对付他们的球队无法得逞,也许阿森纳早就突破历史进军冠军杯四强了,温格也不会像本赛季这样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变成一个赌徒。
狡黠
狡黠一词似乎和温格沾不上边,就像亚当斯曾经说的,温格很对球员很真诚,他从不会说假话。
不过竞争形势会使一个人适时做出不损原则的改变,温格依然不会对球员撒谎,却可以偶尔骗骗对手,玩一玩迷魂大法。在英国足球环境里生存了近8年,耳濡目染,温格也该学会一些弗格森式的把戏了。
足总杯半决赛前,温格说,亨利回法国队参加比赛,非常需要休息,对曼联的比赛不会用他,结果亨利在第57分钟时上场,不过那时已无济于事。
和曼联的比赛中,雷耶斯被斯科尔斯铲了一脚,温格赛后大发脾气,称曼联队员的行为是“野蛮的、不可接受的”,并说雷耶斯可能要休息3周,而永贝里也因手骨骨折需要休战,均不能参加冠军杯1/4决赛对切尔西的次回合比赛,结果3天后,人们看到雷耶斯和永贝里双双首发。
接下来对利物浦,温格说亨利在对切尔西一战被换下场是因为腿部拉伤,而且伤得不轻,可能不能参加和利物浦的关键战役,可事实是,亨利不但打满全场,还上演了帽子戏法。对此温格故作惊奇地说:“真是难以置信,他今天能出场完全违背了现代科学,我只能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前锋。”
上周日对纽卡斯尔之前,温格又说维埃拉有问题,这回没人再理睬他,“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人们就麻木了。果然,维埃拉出现在圣詹姆斯公园的草皮上。
不过说实话,这些烟幕弹并无多大用处,因为对手并未被迷惑,而他其实也不需要拿这些来迷惑对手。
浪漫
浪漫是法国人的天性,每个法国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浪漫情绪,温格亦是。
温格有两句话令我难忘,一句是:“我曾对那些足球经纪说,如果有一天足球这行不再有钱赚了,他们将改行,而我仍会干下去。”另一句是:“我对阿内尔卡那孩子不止一遍地说过,你每天都要吃三顿饭,睡一张床———要那么多钱干吗?”
一个不爱金钱的人一定是个不太现实的人。总想摆脱现实的束缚,正是带有温格印记的浪漫。
阿森纳现有的单薄阵容能否拿“三冠王”?相信温格不会不清楚,但关键时刻,他的独特浪漫情绪在体内发生效应,他想,也许幸运女神该垂青一次阿森纳了,就像以往她帮助曼联那样。
这里不得不旧话重提,温格在足总杯半决赛碰曼联前犯下的兵家大忌,他抱侥幸心理的同时对形势估计不足,瞻前顾后以致贻误战机。
足总杯冠军纵然没有冠军杯冠军有诱惑力,但至少比后者现实,也更容易拿到,本赛季足总杯决赛的对手很弱,通过了半决赛就等于拿到了冠军。
不管冠军杯上将遭遇怎样的切尔西,面对只剩一个冠军可拿的曼联,温格都不该让亨利和雷耶斯同时做替补。
他是在放弃?不,如果他真能舍弃足总杯,阿森纳也不会在面临切尔西时显得疲惫。事实是他不但换上了亨利和雷耶斯,还换上卡努,最后5名前锋齐发,仍是落败出局。
如果他放得下的话,索性让一帮二线队员去打,输了也不会对球队的士气造成影响,打切尔西时仍是一支虎狼之师。
许多年后,也许温格会为当时的决策后悔。
孤傲
孤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与财富、地位、外表关系不大。不过受后天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孤傲可以有多种表现。
温格的孤傲与弗格森的不同。弗格森是码头工人的儿子,生存环境使他成为一个多疑而好斗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多数人都是他的潜在敌人。他不轻易相信别人,对任何看上去比他强大的对手都表现得不屑一顾,以疏远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温格小时候是个生活在法国美丽乡村里的幸福男孩,从小就喜欢踢球,长大后被父亲送往斯特拉斯堡大学深造,他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对一切有关足球的东西都充满求知欲。因为知识比同龄人渊博,他与人交流的次数很少。不过他并不介意,法国式哲学告诉他,与人保持一定距离是种礼貌,也是种风度。当碰上自以为是的人时,温格通常只有一种反应,那就是视而不见。
温格有良好的学历背景,会说多种语言,熟悉运动心理学,以前每次赴客场比赛时,他都会带一本厚厚的书作为旅途消遣,他戴上眼镜的样子很像一个学者,因此帕洛尔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教授”。
这个外号经媒体传开后,弗格森非常不爽。他是个从不屑于书本知识而只对实战经验感兴趣的人,但他同时感到了温格不同一般对手的厉害,加上温格是惟一不给他面子、拒绝在赛后跟他喝上一杯的客队主帅,所以他非常反感温格。于是总是出言相激,希望能让对方失去理智和风度。
温格不会上当,对无孔不入的英格兰媒体他都可以做到不理不睬,对从没正面交锋过的弗格森就更没必要火上浇油了。然而他越是气定神闲,弗格森越不会放过他,更何况阿森纳已取代利物浦成为曼联在英格兰的最大竞争对手。
温格从踏上伦敦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不友好,可他绝不会做出一副讨好的表情,为此他得罪了媒体、得罪了弗格森。
这样的对峙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阿森纳与曼联两队的紧张关系,曼联对阿森纳已不再是普通的仇恨,加上媒体不断攻击阿森纳,把他们的任何一点小问题都拿到显微镜下放大,阿森纳每个赛季的夺冠压力都无比巨大,处在这种氛围中的球员自然难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温格的孤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阿森纳成就大业的障碍。
他太想证明自己
8年前的8月,当阿尔塞纳·温格的名字开始在北伦敦被人谈起时,著名的《伦敦标准晚报》在体育版封面打出了这样的大标题:《阿尔塞纳,谁?》。
这个标题正是温格执教生涯的写照,当他21年前成为南锡队主教练时,人们也是这样问的。每次他接受一份新工作前,都要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人们才知道他是谁。
当然现在不再会有这种情况,两次英超冠军、三次足总杯冠军、将阿森纳打造成“踢着最具观赏性和摧毁力足球”的球队,温格终于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法国丙级队主教练成长为欧洲一代名帅。
然而,尽管他的阿森纳改变了英国人对足球的审美、改变了这个岛国对欧洲拉丁足球的成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英国孩子成为狂热的阿森纳球迷,可由于这支球队始终无法在欧洲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在名气和影响力上还无法和皇马、米兰相提并论,而温格也暂时不能跻身欧洲顶级教练圈,做到像卡佩罗和希斯菲尔德那样威名赫赫。
很多年前当温格还在执教摩纳哥时,也曾不止一次遇到球队总在二三名间徘徊、就是无法跨越那最后一步的情形,虽是一种遗憾,但温格更愿意相信那是马赛老板塔皮在背后用脏手操纵一切的缘故,与他的执教能力无关。
到了阿森纳,他不再有类似的“借口”。
温格是个理想化的人,他对足球的执着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温格始终认为证明自己的最好舞台是欧洲四大联赛,当一家英格兰百年球队向他发出邀请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英国的足球传统长达150年,他们拒绝外籍教练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日本人不会到法国去找相扑教练一样。我是第二个被邀请的外籍教练,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想我难以拒绝。”温格后来说。
对阿森纳的经营,温格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毕生所学,跟以往在南锡和摩纳哥时完全不同,他希望自己能把阿森纳带上欧洲之巅、将这家百年俱乐部推上史无前例的高度。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温格取得了很多惊人成就,“枪手帝国”开始有了依稀的影子,只差一座欧洲冠军杯。
经过一个失败的2002/2003赛季后,本赛季的温格显得踌躇满志,阿森纳无比争气,为温格赢得了四面八方的赞誉。可在过去一周,温格又作为失败的典型被舆论拿出来鞭笞,阿森纳一夜间从云端跌入地底。
问题就出在“几冠王”上,赛季初在冠军杯小组赛中头三场仅得1分时,温格本已对冠军杯不抱希望———即使他内心非常渴望。然而一路打下来,阿森纳成为和皇马、米兰一样的夺标热门,这是始料不及的,温格无法不心旌荡漾。
去年被曼联在赛季后半段逆转后,有人分析,温格在到阿森纳7年后发生了些许性格变异,关键时刻主宰他的不再是近乎冷血的冷静,而是英国式的冲动和狂躁。“他开始变得像个英国人。”心理学家说。
然而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是温格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只能说是一种深埋于心底的原始欲望被热烈地激发了出来。在这个时候,对这个人而言,“三冠王”即便是个深渊,他也会纵身跃下;即便是条不归路,他也会踏上征程。
因为如今这个年代,很少有能在一支球队执教8年的教练了。温格一手摧毁了旧的枪手时代,把新枪手从襁褓中抚育起来,为它打上深刻的温格烙印。大家都在等待这个“孩子”长成王者的一天,温格心知肚明。就算是当初邀请温格的副主席邓恩不急,温格自己也不想再等了。当初他在摩纳哥遭遇人生第一次被解雇经历时就是在执教的第7个赛季后,温格希望在阿森纳的第7个赛季取得突破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
不过我想说,如果温格依然要如此“执着”下去,等待他的仍会是一次次的失败和嘲笑,因为一支球队能否建成属于自己的王朝,最关键环节在于俱乐部的投入和经营,没有这些,有最伟大的教练也无济于事。
温格错了,错在无谓地与命运抗争,错在不知道他早已无需证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