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息来源:足球周刊 ) 2004-12-10 作者:方正宇
200万美元就可以让艾尔顿变为卡塔尔人,这一度是2004年上半年的热门话题,假如此交易成功,也许卡塔尔在亚洲杯的命运就不是小组淘汰了。作为卡塔尔的亚洲杯对手,中国肯定不能忍受这样的决定。又岂止中国,相信大部分国家都在抗议卡塔尔人的行为,如果今后的国家队都采用这样的用人法则,足球会变成什么?
其实这也是困扰国际足联许久的事情。2003年10月,当国际足联对球员改换国籍进行大赦后,根本不相信会闹出诸如艾尔顿这样的事件。从当年的迪斯蒂法诺,到现在的艾尔顿,足球完成了一次循环,但国际足联依然没有找到一个更好方法解决日益增加的国籍问题。只不过这样的国籍转换,给2004年的是又一次里程碑到来。
改变国籍加速成功
维埃拉来自塞内加尔,但却从不为这个国家踢球。1998年,维埃拉以法国人身份成为世界冠军,他只是少数成功的非洲移民,大部分非洲球员的运气就不这么好了,他们顶多在欧洲某国的青年队崭露头脚,然后就不了了之。根据往例,这些非洲人再也无法到其他的国家踢球,他们的天赋被提前扼杀。
今年年初,关于国籍问题导致球员无法为国尽忠的问题大大惊动了国际足联,布拉特决定,即在仅有国家青年队参赛经历的球员中,他们可以选择为另一个国家的成年队踢球。于是在2004年非洲杯,三个有着法国青年队经历的球星还原为非洲人:卡努特和西索科加入马里,萨科选择了塞内加尔。非洲杯正是因为这帮球员的到来变得精彩,卡努特成为杯赛最佳射手。
作为非洲杯史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比赛,参加过2002年世界杯的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突尼斯和南非悉数到来。可是真正的胜者却是东道主突尼斯。勒梅尔有何高招?法国人只是强调了他对巴西人的热爱,特别是多斯·桑托斯,他转变国籍的事例在突尼斯造成轰动,最后的决赛正是他的进球保证了突尼斯2比1击败摩洛哥。北非足球在这次非洲杯得到足够的荣誉,传统的西非和中非强国发挥均不理想,这再一次证明外籍教练和外援的作用,也是非洲足球难以区分传统强弱的直接原因。
仅以2004年所取得的球队成绩而论,德科应该是这一年最成功的球员,他先是作为中场核心率领波尔图在欧洲冠军杯夺魁,而后又以葡萄牙国脚身份进入欧洲杯决赛。但与此同时,德科的国籍问题也在葡萄牙国内乃至整个国际足坛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以往的历史上,也出现过诸如巴西人奥利维拉代表比利时出战或阿根廷人卡莫拉内西成为意大利队一员的情况,日本队最近十年内更是始终没有缺少过巴西人的加盟。但与那些例子相比,一方面德科在成就方面远超过那些球员,因此这次巴西人为葡萄牙队而战的事件也就具有更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与其它那些实力相对较弱或某个位置上存在明显缺陷的球队不同,葡萄牙队不仅是一支欧洲强队,而且他们在中场本就人才济济,在这种情况下仍将德科吸收入队,造成的后果就是费戈等球员以及部分球迷都感到难以接受。毕竟外籍主教练与球队的关系还仅仅建立在金钱聘用关系上,而在球队内部,全体成员一致对外的基础就是共同的祖国,在这样的集体中突然出现一个“外国人”,自然会在内部融合方面产生很多问题。
就在德科引起的风波尚未平息之际,2004年又出现艾尔顿有意加入卡塔尔队的事件。由于巴西足球处于人才资源过剩阶段,因此就像德科一样,长年无缘巴西队的艾尔顿、德德等人打起了转变国籍从而参加国际大赛的主意。虽然最后在国际足联强力干涉之下,艾尔顿等人最终没能成为卡塔尔一员,但此事仍在国际足坛引起轰动,人们开始关心起“外援”问题。巴西队也在这一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接连将德德、小曼奇尼和埃杜等以往从未入选过国家队的球员征召入队,目的就是避免他们今后再有资格为其他国家队出战。
国际足联虽然扼杀了艾尔顿征战亚洲杯和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念头,但他们也在另一方面开了口子。2003年10月在卡塔尔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国际足联修改了原先关于“一名球员代表某国各年龄级别球队出战后、就不得转而为其他国家出战”的规定,根据一项新决议,一名拥有双重国籍的球员即使代表某国参加青年级别赛事,但只要他没有入选过国家队,就可以在23岁之前自由选择为另一支他有资格代表的国家队效力。 这一新规定在非洲国家杯有了用武之地,卡努特就是最好佐证。如果说前几年还是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为法国队贡献出维埃拉这样的国脚,那么在2004年发生的这些事件,或许可以视为是法国足球对于非洲国家的一种回报。但无论是哪一方占便宜或者吃亏,原先那道国籍的壁垒已经逐渐出现了裂痕,各国足球之间的相互融合才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外援主宰盛会
可以容纳6.5万名观众的里斯本光明球场,今年7月4日见证了一段“希腊神话”的上演。在不莱梅无法争到主力位置的中锋查里斯特亚斯,当晚却为自己的祖国争来了德劳内杯。他在第57分钟的那次头球射门,不仅粉碎了葡萄牙人夺冠的梦想,而且也使希腊队在2004年的夺冠历程,注定将成为欧洲乃至国际足坛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里程碑。
今夏欧洲杯见证了“外援”的全面辉煌,在全部16支参赛队中,总共只有英格兰、葡萄牙和希腊三队聘请了外籍主教练,但这三支球队却无一例外地进入八强。而且进入淘汰赛阶段后,这些外籍主教练在与其他本土教练的对抗中保持不败,阻止瑞典人埃里克森率领英格兰队挺进四强的,是他的老对头巴西人斯科拉里,之后希腊队和葡萄牙队在7月4日的第二次相逢,也成为欧洲杯历史上第一次在两名外籍主教练之间进行的决赛。
由一个外国人来执教国家队,以往历来是一个会让各国足协格外谨慎的决定。与俱乐部赛事相比,国家队的比赛往往被赋予更多精神层面的寄托,人们希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这样的工作如果被交到外国人的手中,总是一个让人感到有些别扭的结果。尤其对于那些传统强队来说,在本国已经具有丰富教练资源的情况下,往往拉不下面子去聘请别国的主教练,哪怕对方的水平明显高于本国人才。
有趣的是,结果是历来以保守著称的的英国人打破了“传统强队必须由本国人执教”的坚冰,先是英格兰队的教鞭交到了埃里克森的手中,而后则是德国人福格茨(已离职)入主苏格兰队。虽然这两位主教练的执教历程中存在着一定争议,但的确让人看到了外籍主教练与国家队成功融合的可能性,于是也就有了之后葡萄牙足协邀请斯科拉里加盟的情况发生,结果这个巴西人为他们带来了球队在欧洲杯历史上的最佳成绩。
从2004年的一系列战绩来看,外籍主教练与国家队的融合难度其实并没有人们原先想象的那么大。作为德国人,雷哈格尔在希腊取得巨大成功,受到全体希腊人民的顶礼膜拜,人们并没有从中感觉到任何与国家差异、民族隔阂有关的内容。雷哈格尔将自己在德国足坛形成的成功理念注入到希腊队,造就了发生在这支球队身上的一系列神奇,这可以被看成是在足球强国与弱国之间的成功融合经历,而这种融合最终产生了“中和”强弱差距的效果,因此在希腊队捧起冠军之前,德国队却早早地在小组赛阶段遭到淘汰。
外籍主教练们能够集体取得成功,其实也与各国足协当初在选择人选时已考虑到融合问题有关。葡萄牙足协之所以看中斯科拉里,除了因为他曾经有过夺取世界杯的经历之外,也有巴西与葡萄牙两国历史渊源的原因,至少这位外籍主教练与球员交流时无需配备专门的翻译。同样的道理,突尼斯虽然是一个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但法语同样是他们的通用语言,因此法国人勒梅尔在这里取得的成功绝非偶然。作为亚洲杯的冠军,日本队主教练济科虽然是巴西人,但他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与日本足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考虑到日本与巴西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即使是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日本人,也并没有对这样一位外籍主教练产生抵触情绪。
正是由于融合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才为这些外籍主教练的执教工作扫除了障碍,令他们得以完全施展个人的执教才华。其间虽然也出现过埃里克森与英足总不睦、斯科拉里与费戈等主力球员关系紧张的插曲,但这其实是一些即使在本国教练身上也经常会出现的矛盾,不足以掩盖外籍主教练在2004年的整体辉煌。
转会新模式
与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国家队相比,俱乐部在绿茵世界是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基本单位。不但主教练、球员等位置存在着对外融合的可能性,甚至就连俱乐部的所有权、管理层同样存在诸多变数。如果不出意外,2004年的转会模式将会引导未来的俱乐部足球走向一个新的层次。
阿布拉莫维奇去年入主切尔西,使得俄罗斯资本开始介入英国足球之中,当时曾给人们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而在今年,切尔西则逐渐给出了关于资本融合效果的答案,他们在今夏转会市场上再度实施大手笔,而且这些石油资本的投入为他们带来了目前联赛积分榜上一马当先的形势。在球队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阿布拉莫维奇也实现着自己融入英国社会的愿望,在今年3月的一期《星期天邮报》上,这位俄罗斯石油大亨已经被冠以“英国首富”的头衔。还有很多人想成为“阿布拉莫维奇第二”,今年初曾经传出泰国总理他信有意入主利物浦的消息,而在下半年,美国富豪格雷泽收购曼联一事又闹得沸沸扬扬。即使这些收购最终未必取得成功,但却向人们揭示了足球未来与各种资本相融合的前景。
或许正是由于切尔西由外来资本控制的缘故,他们在对外融合的开放程度方面明显超过了其他俱乐部。比如在今夏他们不仅从波尔图挖来了冠军教练穆里尼奥,而且还接连购入卡瓦略、费雷拉和迪亚戈三名葡萄牙球员,切尔西内部出现“葡萄牙帮”。
无独有偶,因为穆里尼奥到来而丢了饭碗的拉涅利,在重返瓦伦西亚执教之后也格外青睐自己的意大利老乡,陆续引进菲奥雷、迪瓦约、莫雷蒂和科拉迪四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球员。更有趣的是,拉涅利挤走的正是贝尼特斯的位置,贝尼特斯入主利物浦同样也是团购行为,跟来的有阿隆索、加西亚、何塞米和努涅斯四名西班牙球员。
从本质上来说,一家俱乐部在引进外籍主教练的同时接受多名与主教练同国籍的外援,显示出的是一种希望本国球队与他国足球风格相互融合的意图。这其实是阿森纳近年来一直坚持的路线,旺热和他的“法国帮”也在今年缔造出49场不败的辉煌纪录。而在这种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后,也就引发了各队在2004年的争相仿效。
继续关注切尔西,人们还会发现更多与融合有关的话题。比如根据首席执行官凯尼恩的提议,切尔西与荷兰劲旅埃因霍温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结果在今年初,经济并不宽裕的埃因霍温动用700万英镑从巴西引进年轻后卫阿莱士,而这笔钱真正的来源其实是切尔西,本次转会的实质是切尔西提前预订了一位希望之星,然后将他交给埃因霍温进行“委托培养”。而在今年夏天,埃因霍温接连将罗本与凯日曼出售给切尔西的决定,同样也是合作内容的一部分,使得两家俱乐部逐渐出现利益一体化的趋势。
在整个足球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富人”与“穷人”之间乃至“富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合作需求。比如皇马在攻击线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希望有其他俱乐部来为自己分担高额工资的压力,而像摩纳哥这类经济拮据的俱乐部,也愿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得实力出色的球员,正是在双方的共同需求下,才有了莫伦特斯被出租到摩纳哥一幕的发生。
融合之年
国籍大挪移带来的是哪些效果呢?那就是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冷门的现象频繁爆发。多少年后再来看2004年,将会感受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一年。事实上,2004年的奇迹并不仅仅诞生在希腊队身上,就在这一年,先后举行了非洲杯、欧洲杯、美洲杯和亚洲杯,而四大洲际赛事集中在一年举行,这还是国际足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些大赛中,不断涌现出一系列具有震撼性的结果:除了希腊队首次在欧洲杯夺冠之外,非洲国家杯中折桂的突尼斯队同样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美洲杯上,巴西队夺冠的结果虽然不算意外,但阿德里亚诺却树立起了个人的里程碑,单届比赛射入7球的表现,使得他成为1959年美洲杯的贝利后首位进球数突破6球的射手;亚洲杯以及奥运会男足比赛中,伊拉克队接连取得超乎人们想象的成绩,这支来自战火纷飞国度的球队,在神奇色彩方面并不逊色于希腊人;而阿根廷队在奥运会男足项目中的夺冠,则为这个国家带来了52年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俱乐部领域内同样演绎着各种传奇故事,上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自从进入到1/4决赛后,几乎每一场比赛的结果都令人跌破眼镜,葡萄牙波尔图夺冠的结果虽然没有让冠军旁落G14组织之外,但他们也成为1994-95赛季的阿贾克斯后,第一支来自五大联赛外的冠军球队。
与冷门迭爆的欧洲冠军联赛形成呼应,南美解放者杯,这项南半球最高水平的俱乐部赛事也出现了最意外结果,名不见经传的哥伦比亚卡尔达斯决赛中击败博卡青年。因此出现在今年底“末代丰田杯”舞台上的,将是一对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人关注过的丑小鸭。
一年内接连出现如此多堪称里程碑的现象,除了局部范围内的部分偶然因素之外,似乎也应该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本质。不妨重新将回忆的思路拉回到在葡萄牙举行的欧洲杯,人们热衷于用“大航海时代”来形容本届比赛。而这样一个比喻,其实也可以很贴切地用来解释2004年发生的很多奇迹。
几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最终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交流,使得各种文化得以融合到一起。而在2004年,诞生很多现象的本质也恰恰在于“融合”。比如,出现在欧洲杯决赛舞台中央的是葡萄牙队和希腊队,但是在两支球队的的身后,却分别站着一位巴西教练与一位德国教练。而且除了率队赢得美洲杯的佩雷拉之外,其余三项洲际大赛的冠军球队都由外籍主教练率领。正是由于不同的足球元素以各种方式融合到一起,才使得这一年的国际足坛变得如此匪夷所思而又精彩纷呈。“融合之年”,或许是对于2004年最为准确的一种诠释。
拜国际足联所赐,这位身穿法国青年队球服的队员现在为阿尔及利亚国家队踢球。2004年,总计有33名这样的球员利用了规则改变国籍,此外还有6名球员正等待国际足联核准;只有1人的申请被拒绝,那就是出生在俄罗斯的球员莫格梅多夫,他申请转籍以色列被否决,目前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从这一规则中受益。第一个受益国家是阿尔及利亚,新规则公布后不久,来自巴斯蒂亚队的后卫叶海亚(左图)就成为了1968年国际足联加强国籍监控以来的转籍第一人。拥有移民众多的法国吃到了最大苦头:目前已有16名法国国籍的青年球员转投他国。有趣的是,还有一个女性也递交申请。出生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20岁女球员德雷恩,曾经在16岁时为北爱青年队效力,她目前正在申请转籍爱尔兰共和国,理由是她认为爱尔兰人比北爱尔兰人更看重女子足球,国际足联也拿不准主意是否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