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贵阳 图片由贵大的学长提供
贵阳是贵州的省会,因城在贵山之阳而得名。贵阳从明代就是贵州省的政治中心。民国时期为贵州省省会。但直到抗战时期,大量南迁人口入黔,贵阳人口增至30万,才于1941年建立了贵阳市,所以与不少省的老大相比,贵阳作为城市的历史并算不长。不过,这个由于地处山区而显得面积拥挤的城市也不像某些无知者或别有用心的人传说的那样差劲,相反,它与我所去过的许多大城市并没有两样,甚至在许多方面要强于不少城市。
黔灵山上俯瞰贵阳
作为现代城市,贵阳的城市建设有两个高涨时期,一个在50年代,一个就在90年代以来。今天你看到的贵阳,是一个现代的、繁荣的城市。
这是从南明河边眺望今日的贵阳
由于地处山区,贵阳城市面积不大,因此,街道比较密集,高楼也比较多。
瑞金北路,是贵阳80年代后期建设的一条大街,现在它已经是贵阳高楼林立的区域。
当然,位于大南门附近、南明河畔的甲秀楼也是贵阳人家喻户晓的所在,因为甲秀楼是贵阳市的标志,也是贵阳人文昌盛的象征。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楼高约20米,三层三檐攒尖顶。楼上有清代长联,洋洋洒洒206字。
兰花是贵阳的市花,所以在大南门附近,就有了这个花坛中央的兰花雕塑,它也算贵阳现代城市的象征。 |
当然,贵阳也像所有中国的城市一样,也存在着来自外地和乡村的打工者,游走在这个城市大街小巷的“背篼”们,就是其中一种,“背篼”相当于重庆街头的“棒棒”,是那些来自乡村的找零活的民工的统称,他们主要靠给城市人家送货背东西为生。过去,贵阳的街头的这种民工被称为“川军”,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四川农村,而今天,越来越多的贵州本地农民加入了这个劳动大军,因此,贵阳人开始给了他们另一个称呼:背篼。在贵阳的街头上,处处可以见到“背篼”的身影。他们有的只有十几岁,却因为无钱上学,而开始以自己的辛苦劳来养活自己。这也是中国城市的无奈。
从火车站出来,你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雕塑……
一个朋友对贵阳的城市建设大吃一惊,他说这与他的印象中的“西部城市”有很大距离,这种对于贵阳的惊讶,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被偏远的位置和各种传言扭曲的贵阳印象。
静静的南明河,不仅滋养了贵阳这个繁华城市的商业圈,也滋养了贵阳的文化。贵州许多主要的学校都聚集在南明河畔,这是贵州最好的中学之一,贵阳一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0:33:39编辑过]
-
-
10689.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26:00 AM 上传)
-
-
10690.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26:00 AM 上传)
-
-
10691.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27:00 AM 上传)
-
-
10692.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28:00 AM 上传)
-
-
10693.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29:00 AM 上传)
-
-
10694.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30:00 AM 上传)
-
-
10695.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31:00 AM 上传)
-
-
10696.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32:00 AM 上传)
-
-
10697.jpg
(, 下载次数:2)
(8/10/2005 12:33:00 AM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