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音乐之最 [复制链接]

11#

音乐盛会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音乐节
    1969年8月15日,在美国纽约市郊胡士托私人农场,举行过一次举世无双的大型音乐节,来自各州的参加者多达45万人以上。起先规定买票入场,后因人多票少无法控制,干脆免费开放。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和平与音乐”,历时三天三夜,没有发生暴力事件,还在现场诞生了几个婴儿。农场主人麦斯·雅斯卡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最大规模的几场流行音乐会
    1980年9月13日,在纽约中央公园举行埃尔顿·约翰的音乐会,约有40万人参加。一年后在同一地点,有50万人参加了西蒙和加芬克的联合音乐会。1973年7月29日,纽约瓦特斯·格兰举办了摇摆音乐节,在这个音乐节上,有60万人参加,但只有15万人购买了入场券。
音乐会演员、观众之最
    最大的合唱队出现在1937年8月2日德国布鲁劳的一次大合唱,在有16万人参加的合唱比赛的结尾中,有6万人齐声演唱。参加人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会,是1986年7月5日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上,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的一场免费的露天音乐会,估计有80万人参加。观众之最的纪录,是1986年4月5日在得克萨斯的休斯敦市中心创造的。人们看见了照射在建筑物表面的激光图,估计有130万人前来观赏这一激光表演,并造成了休斯敦历史上最大的交通阻塞事故。
最早的音乐比赛
    约公元前六世纪在特耳菲城为纪念阿波罗神斩巨蟒而举行的大型比赛。比赛的项目除了体育外,还有音乐与诗歌。古希腊人相信:公开的比赛不仅可以刺激演奏者的才能,也将提高一般听众的欣赏水平。
最早的公演音乐会
    世界上最早举办收费凭票入场的音乐会,是1672年由英国的小提琴约翰·巴世斯特举办的。音乐会的场子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摆着一些椅子和桌子,像一家啤酒店。票价一先令。巴世斯特组织了几个乐师,在搭起的小台上演奏,每晚六时开始,一连演奏了6年之久。
音量最大的音乐会
    1976年5月31日,英国伦敦的查尔顿足球场的一场举世无双的大音量音乐会。舞台上放置了80台800瓦超DC30A扩音机、20台600瓦高音200型分频器,扩音设备的输出总功率高达76000瓦,靠舞台前50米观众席的噪音达120分贝。尽管如此,仍有成千上万的人甘愿冒终生耳聋之险而前去赴会。
最多的谢幕次数
    1983年7月5日,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的表演特色出色。当他的领唱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长达一个半小时,多明戈谢幕达83次,成为歌剧史上歌唱演员所获得的最高殊荣。
最长时间的重演
    1844年,在英国的一场音乐会中,亨德尔的一首歌受到没完没了的欢迎,弄得其它节目上不了台,只得宣布散场了事。世界上最长时间的重演,是1792年首次上演的西马罗沙的歌剧《塞格雷多的婚礼》,在当时奥匈帝国皇帝里奥布尔德二世的命令下,全剧重演。
军乐队之最
    1985年4月1日,洛杉矶道吉斯体育馆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乐团,由3182个音乐家、1342个军乐队队长、旗手和来自这个地区52所高中的4524个操练人员和指挥组成,在邓尼凯(1913-1987)的指挥下演奏了国歌等四首乐曲。由军乐队演奏行军最长的纪录在挪威。从利尔海马到哈马,全长51公里,耗时15小时。当时,特郎德海姆铜管乐队35个成员中,有26个人一路演奏了135首进行曲。
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
    维也纳堪称世界音乐之都。全市共有五个大的交响乐团,不计其数的小乐园,剧院二十三个,还有大量的音乐厅。每天晚上,各个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穿上最新颖、最漂亮的服装来观看演出,聆听音乐。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饭店、咖啡馆,维也纳到处洋溢着音乐之声。甚至揿一下电话机上的按钮,也能听到动人的音乐。

TOP
12#

音乐专著之最

最畅销的几首乐谱
    《故乡的亲人》(1851)、《听那学舌的鸟》(1855)和《蓝色的多瑙河》(1876),它们的销量都超过了24万份。在有版权的乐谱中,销售量纪录最高的是《让我叫你一声“爱人”》(1910年由瓦斯顿和福利·惠曼所作)和《直到再相逢》(1918年由埃肯和瓦尔丁所作),到1967年为止这两首乐谱各卖了600万份。
最昂贵的音乐手稿
    莫扎特(1756-1791)的九部交响乐手稿,于1987522日在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售出时,标价高达4394500美元,创音乐手稿的最高纪录。这批手稿中包括交响乐第二十二号到第三十号,它们都是1773年至1774年间作者在奥地利萨尔兹堡创作的。当时的莫扎还是个少年。
篇幅最大的音乐作品
    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日登内克·菲比赫的钢琴套曲《情绪·印象·回忆》。这部钢琴套曲包含了376首乐曲,如果要演奏这首巨型音乐作品得连续几天才行。据传,某乐团在连续演奏此作品时,竟有几个乐手连续病倒了。
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
    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是《乐记》,全书共23篇,现存前11篇,即《乐本篇》、《乐论篇》、《乐施篇》、《乐言篇》、《乐象篇》、《乐情篇》、《乐化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和《师乙篇》,其它12篇已失传。此书详细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特征,音乐与政治、生活的关系,音乐审美、教育与社会作用以及音乐创作过程等,作者不详。
中国最早的民歌集成
    据古籍记载,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开始了民歌的集成工作。当时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风”。各诸侯国专设“采诗之官”,又叫做“行人”,每年春、秋两季出去收集民歌,再呈献朝廷后交乐官保存,除供天子了解“民意”外,每逢祭祀、朝会、宴食、迎宾等场合,还用于演奏、演唱。
中国最早的琴史专著
    中国第一部琴史专著是《琴史》,它成书于1084年。著者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江苏苏州人。《琴史》共分六卷,一至五卷为琴人传略,以人记事,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迹。第六卷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体现出他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最早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书
    《律吕正义》是中国最早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书。共分上、下、续、后四编,前三编书成于1713年。上、下二编四卷中论述了乐律、管弦律制、乐器制造等多方面的要点;有关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部分在续编一卷中,它记述了葡萄牙人徐日升(1645-1708)与意大利人德礼格(约1670-1745)来中国后传入的五线谱及音阶唱名法。后编一百二十卷书成于1746年,记述了各种典礼音乐,并录有舞谱、曲谱。全书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珍贵的音乐资料。
中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
    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1869-1947),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我国国内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
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
    李叔同(1880-1942)主编的《音乐小杂志》。该刊第一期除日本人所作的两幅插画和三篇文章外,封面设计,美术绘画、社论、乐史、乐歌、杂篡、词府各栏,均由李叔同以“息霜”的笔名一人包办。《音乐小杂志》的创刊号是在日本东京编印后寄至国内发行的。《音乐小杂志》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在我国的音乐刊物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早出版的钢琴曲集
    19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进行曲集》。本世纪初,西洋乐器大量输入,钢琴教学在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一些私人开办的学堂中有了初步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学习钢琴的人与日俱增,对钢琴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初级粗浅的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为了解决当时广大学习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印了一批外国钢琴曲谱集,《进行曲集》是这批钢琴谱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出版的一本钢琴教材。

TOP
13#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中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肛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后练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即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间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院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不动态。前后两段的音色、曲调和节奏上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一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库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断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见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
    “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颀曾作诗如下:“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在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在,音乐舞台上流传的琵琶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有标题的多段体乐曲。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中国人物之最

获奥斯卡音乐奖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
    1988年,举世瞩目的第60届奥斯卡电影大奖,经过激烈的角逐后,31岁的中国青年作曲家苏聪,因在影片《未代皇帝》中的出色配乐,而捧得一座金像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这是中国作曲家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音乐大奖。
    苏聪于
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随后赴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攻读比较音乐学博士学位。1985年,苏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加李斯特逝世100周年国际音乐大赛,他创作的《钢琴幻想曲》获得第二名。此后,极负盛名的彼得音乐出版公司特聘他为该公司成员。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优秀的音乐家是不计其数的。其中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夔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据《尚书》记载,夔曾担任舜的乐官。夔原是生活在荒僻边缘地方的有音乐特长的平民百姓,后被舜破格提拔重用。夔担任乐官之后,曾亲自参与著名乐舞《韶乐》的创作和指挥。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
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斯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可见夔的音乐技能之高超。
最早创立十二平均律的音乐理论家
    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育,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理论创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学著作达
17部之多,完整、系统地创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载育考证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误差极小,其精确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叹为观止。
世界上登台最少的演奏家
    1950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在中国江苏无锡的一次文艺晚会上,一位双目失明、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舞台上演奏了一首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奏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又加演了曲《听松》。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民间音乐家棗瞎子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从小酷爱音乐,随养父华清和道士学习各种乐器,能唱会奏,还能即兴编词创作。因生活所迫流落街头,后又不幸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手中的二胡琴弦较粗,且绷得很紧,其他人一般是按不动的;他的琴声高亢而悠远,演奏别具一格,站着拉或边走边拉,将二胡琴筒夹在两膝间是他常有的演奏姿势。由于他社会地位低下,虽然演奏技巧很高,却从来无缘上台表演。这次文艺晚会,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饱经沧桑的华彦钧在这次演出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送了华彦钧的代表作《二泉映月》,1954年又出版了《阿炳曲集》。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华彦钧的作品在国外广泛流传,并得到很高的评价。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不禁潸然泪下,他深受感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1.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绕染
    令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深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来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使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王录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曲《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章,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4.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300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TOP
14#

华乐之萃

1.中国创办的第一支军乐队
    1899年,袁世凯在天津接受了德籍顾问的建议而组建。这个乐队大概二十个人,所用的乐器和外国军队中的铜管乐队一样,曾为慈禧演奏。
2.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军乐队
    清华大学军乐队,始创于1916年,当时是为了配合学校的军操而设。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曾不得不解散,但仍然保存了下来。至今,清华大学军乐队仍然活跃在音乐界,是一支颇有影响的业余管乐团。
3.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制造厂
    1949年6月1日,我国建起了第一家小提琴厂棗新中国乐器厂(即北京提琴厂)。后来,上海、天津、广州、营口和苏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小提琴厂。现在,乐器科研部门已开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小提琴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4.中国第一座本民族音乐家铜像
    1982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塑立的该院创建人萧友梅的半身铜像。萧友梅,1884年生在广东中山县;1901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附中,兼读于东京音乐学校;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20年回国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专任教;1927年在上海筹建国立音乐学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并任教授、教务主任、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萧友梅组织了“抗日救国会”,鼓励全校师生创作爱国歌曲。他创作的《国耻歌》、《国难歌》等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
5.中国最早的说唱音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的《成相篇》。《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共分三个乐章。“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后来发展成诗歌形式。全篇四句一韵,按一定的节奏朗读,无固定的曲调,其节奏类似板。作品大多宣传为君治国之道,间杂有历史故事,对当时的现实也有批判。
6.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所设立的乐府。“乐府”如同现代的歌咏团,协律都尉是该机构的最高业务领导人。乐府专业工作者将从赵、秦、楚等地区收集来的地方民歌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由协律都尉谱成新曲,教给乐人歌唱,供宫迁帝后王妃、公伐将相等人观赏。“乐府”最繁盛时人员达800多人,他们大多是一流的音乐家、文学家和民间艺人。这种音乐机构是汉代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文化相随发展的产物。
7.中国最早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
    西周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当时,周穆王亲自率领一支庞大的歌乐队西行,一直到达与黑海相连的黑湖,全程往返约35000多里。这支乐队每到一处,就与当地的部落首领互赠礼品并举行盛大的演出。现在的傀儡戏、皮影戏、杂技等,就是那时传入我国的。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周穆王率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为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率领的这支庞大的歌乐队成为我国最早出国访问的音乐团体。
8.中国最早的器乐演奏比赛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在京城长安举行的琵琶比赛。当时,长安的东街和西街搭起了两座彩楼,在东街彩楼上的琵琶手是来自西域的康国人康昆仑,他是宫廷琵琶演奏家,号称“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楼上的是化妆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据《忆乐府杂录》中记载,比赛开始后,康昆仑弹了一曲《羽调录要》后,段善本立即移到“枫香调”弹奏,结果康昆仑为段善本的弹奏所倾倒,乃拜段为师。
9、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学校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棗前8世纪)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10、最早传入中国的古钢琴
    1600年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学者利玛窦(1552-1610)献给万历皇帝的贡品。这架钢琴是17世纪意大利制造的一种长方形琴身的庆巴罗古钢琴,进贡时名为“铁弦琴”,又称西琴、雅琴或72弦琴。与此同时,利玛窦还向我国乐师介绍了8首用古钢琴演奏欧洲教会乐曲。

TOP
15#

还是晕[em10]
TOP
16#

呵呵,

我拉了半天才到底

有人完整的看完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