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马进来 看油画 学历史 [复制链接]

1#

西方惯例 小猫勿怪 [MP=280,65,true]http://www.31yyw.com/yinpin/cd/nightwish-oceanborn/stargazers.wma[/MP]

 

点击放大达最佳观赏效果

 

 

《古罗马军团官兵》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英)
  这幅画是克雷斯“罗马战士”系列中的一幅,描绘大约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奥古斯塔2世皇帝时期,罗马军团官兵的风貌,图中

从左往右分别是军团士兵、百人队长、军号手的形象。从大约公元前400年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帝国时期,随着战争不断

扩大,古罗马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军事制度。古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

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个队,每中队又分为两个“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属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权

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6名军事保民官,系由公民大会推举或由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中最重要的是“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罗马军纪严酷,违犯者受到严惩甚至处死。行军和扎营都作严格规定,宿夜必须挖沟筑墙,建造营地,以防突然袭击。

 

 


------------------------------------------------------------------------------------------------------------

这幅画描绘大约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第14军团的骑兵和步兵战士的形象

 

 

 

 

 

《战车赛》作者:亚历山大.沃.瓦格纳(1838-1919)
这幅作品绘于1876年,展现公元81年,古罗马时期在马克西姆斯大竞技场举行的由奴隶驾驶的战车比赛的场景,胜利者的奖赏是生存和自由。画家将观赏者带到比赛最为惊险的位置,迎着烈马的赛道中央,俩位领先的赛手驾驶着几乎脱缰的战马狂奔而来,在他们的后面,飞扬的尘土中,一群战车紧追不舍。赛场上的紧张激烈和观众的狂热气氛被完美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的淋漓尽致。原画保存于英国曼彻斯特艺术收藏馆。
------------------------------------------------------------------------------------------------------------

 

 


国王东征》作者:汤姆.洛弗尔(1909-1998)
这幅作品描绘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故事。

达达尼尔海峡在他的身后,是年22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双脚踏上了亚洲的海岸。作为一场伟大的远征的起点,他举起投枪向特洛伊战争的英雄阿喀硫斯祈祷,战神雅典娜的光辉将会撒落在他的盔甲之上,保佑这位名垂青史的王走向战场。
 

 

 

《奥丁之子》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
这幅画描绘公元890年,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维京海盗,自称为战神奥丁之子,正在准备掠夺英格兰沿海地区。
  欧洲黑暗中世纪的一大乱源---维京海盗。大约1000多年前,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国)的住民以海盗、抢劫者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历史舞台。“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语言中就是旅行和掠夺的含义。从大约公元780年第一伙海盗出海抢劫开始,维京人成群结伙地对欧洲各国沿岸的骚扰和掠夺一直持续了大约300年的时间,他们成为当时整个欧洲的恶梦,诸国不胜其害,只能通过不断交纳赎金、保护费的办法来免一时之灾。这种混乱的状况后来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强盗们由抢劫而纷纷发家致富以后才逐渐得到遏止,维京人慢慢放弃了从拳头上讨生活的习惯,最终融入欧洲的正常次序。西方列强的发展史,多数都有这种“黑社会”背景,但西方往往以此为荣,今天到北欧旅行,随处可见以“维京”为招牌的酒店、街道、城市,他们对自己的海盗祖先非但毫不讳言,反而推崇有加。

---------------------------

 

------------------------------------------------------------------------------------------------------------

 

 

班诺克本战役》 作者:马克.洽瑞姆
这是一幅苏格兰独立战争题材的绘画,描绘公元1314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二世的军队和苏格兰王罗伯特的军队在苏格兰班诺克本的斯特灵城堡外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美国电影《勇敢的心》即是取材于这段历史时期。  班诺克本之役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胜利不仅为苏格兰赢得了独立,还保住了它的主权完整。

  
  ------------------------------------------------------------------------------------------------------------

 

 

《玛丽女王回乡》作者:查尔斯.堪特莫讷
作品描绘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结束流亡返回故乡的场景。玛丽·斯图亚特,一个以美丽和悲剧流名于世的女王。

  身为天主教徒的玛丽从小失去父亲,为躲避英格兰的入侵,玛丽的童年在流亡途中度过,16岁时嫁给法国海兰西斯王储,并以天主教徒的身份要求继承英格兰王位,然而未能实现,1561年登基成为苏格兰女王,不久丈夫去世,美丽的玛丽怀着悲哀和对家乡苏格兰的眷恋在天主教徒的拥戴中返回苏格兰(本作就是描绘这一段故事)。后来玛丽下嫁达尼列伯爵,然而伯爵眼红女王于宫廷秘书的亲密关系,当着玛丽的面残忍地杀害了秘书,1567年达尼列伯爵被人所杀,玛丽被控谋杀丈夫的罪名。两个月以后玛丽改嫁伯斯威尔伯爵,却因为伯爵怀疑卷入达尼列谋杀案等系列事件的冲击,最终失去了王位,被囚禁于利文古堡。1568年玛丽逃亡英格兰投靠伊利莎白一世,因为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和王权纷争,玛丽在英格兰被囚禁达19年之久,最终1587年12月被处死在弗斯林费堡,身首异处。

  撩开历史浪漫凄婉的面纱,玛丽女王的悲剧背后是宗教和王权的激烈争斗,伊丽莎白一世靠新教徒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支持登上英国王位,教皇不承认她是合法的君主。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势力害怕英国继续进行宗教改革,西班牙担心英国强大会威胁它的海上霸权,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则以王权正宗的身份,在法国支持下要求继承英国王位。伊丽莎白一世积极支持苏格兰新教徒,帮助新教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击败和废黜玛丽。她深知玛丽女王在天主教徒中的影响力,只要玛丽活着,就是对她的王位的威胁。但处死玛丽也有很大的风险,于是才有19年之囚。玛丽女王被处死,立刻成为教皇对伊丽莎白一世开战的冠冕堂皇的理由,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远征英国,但命运之轮已经旋转,大英帝国的崛起之势已是无法阻挡。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7:39:54编辑过]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2#

我懒得换号了 就用这个号 坐沙发了

[em04]
TOP
3#

《荷瑞希艾兄弟之誓言》作者 大卫 (1748-1825)

  《荷瑞希艾兄弟之誓言》,大卫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原本是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订件。大卫在画中借古喻今,宣传革命,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为国家利益而战。作品讲述的是古罗马英雄的故事,取材于古罗马建立共和制时期的一段传奇逸闻:当时,罗马城与阿尔贝城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爆发了战争,双方各选出三名勇士进行格斗,以胜负结果来决定两座城市最高统治权的归属问题。其中,参加格斗的一方选出的三位勇士竟然是一母所生,这就是罗马的荷瑞希艾兄弟。
  此时,兄弟三人去意已决,慷慨赴死的豪迈之气洋溢在眉宇之间。他们面容刚毅,目光坚定。面对年迈的父亲,他们庄严宣誓,要以青春和热血效忠自己的国家。这一由男人组成的中心场景充满了阳刚、悲壮与肃穆的气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由女人组成的一个画面副中心。在画的右角是三位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妹妹。母亲的表情告诉我们,此时她忧心如焚——儿子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啊!

  此画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

火药时代

《波拿巴翻越大圣伯纳德山口》雅克.路易斯.大卫(法)(1748-1825)
大圣伯纳德山口连接着瑞士与意大利,海拔2,473米,是欧洲最高的山口。

  作品描绘1800年4月底,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时期,拿破仑皇帝亲自率领法国士兵从大圣伯纳德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时的情景。 这个题材的作品大卫和他的助手一共绘制了5个版本,图示这幅是第一张,1800年为西班牙国王查尔斯四世绘制。它被悬挂于马德里王宫之中。后来的皇帝约瑟夫.波拿巴被迫离开马德里流亡到美国时将此画带到了费城。许多年以后才得以辗转返回到欧洲。今天,作为浪漫主义画派的经典名作,它被珍藏于法国马尔梅松堡拿破伦纪念馆。
------------------------------------------------------------------------------------------------------------

《火枪骑兵胜利归来》作者:伊乔瑞德.底托尼(法)(1848-1912)
作品描绘拿破仑战争时期,火枪骑兵在发起冲锋以后胜利归来的情景。在战士的欢呼声里,缴获的俄军军旗被高高举起
-----------------------------------------------------------------------------------------------------------

-

《惠灵顿公爵在滑铁颅战场》作者:欧内斯廷.克罗夫茨
作品描绘滑铁卢战役的一个著名场景,在战场的一棵榆树下,反法联盟联军统帅惠灵顿公爵骑着马,正在进行战斗部署。他们的对手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伦亲自指挥的十万法军。
------------------------------------------------------------------------------------------------------------

这是公元1811年,英法半岛战争时期发生在富恩特斯·德奥尼奥罗镇战斗中的精彩一幕,英法两军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遭遇,为了迅速强占战场的有利地势,法军拉姆齐马拉炮兵队立刻转为急速前进。画面充分表现了这种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

《南方的铁流》作者:西蒙史密斯(美)(1960-)

作品描绘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的骑兵部队。

《武士》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

作品描绘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关原之战”中的武将形象。
“关原之战”是日本武将德川家康在首席大臣丰臣秀吉死后为夺取其全国政权而蓄意挑起的一次战争,于1600年在美浓国的关原(今歧阜县不破郡)进行,故史称关原之战。它在日本早期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战国未期,丰臣秀吉死后,其近臣们随即分裂为两派:以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为首的称官僚派,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首的称武将派。但其中实力最强的还是近臣中的首席大老德川家康。德川家为夺取丰臣家权势,耍尽阴谋。他利用两派的不和,迫使武将派归顺于自己、并组成一支兵力约十万人的军队,号称东军,于1600年6月发兵进攻官僚派。7月,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同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联合起来,组成八万余人的西军,迎战德川家康。19日,西军进攻伏见城,揭开决战序幕。9 月15日,两军决战于关原,西军因大将小早川秀秋被德川收买,于阵前倒戈,以致败北。“关原之战”后,丰臣家的权力完全转移到了德川家手中。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以江户(今东京)为中心,开创了德川(江户)幕府,掌握了日本的全国政权。
------------------------------------------------------------------------------------------------------------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4#

迎着枪林弹雨》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
描绘克里米亚战争中一幅悲壮的场景。英国第17轻骑兵队在巴拉克拉法战斗中的一次冒死冲锋。
1855年10月25日,英军轻骑兵旅长卡迪根子爵奉联军总司令拉格伦之命"快速前进",以防止敌人夺走大炮,而轻骑兵旅面对的是俄军的火炮。卡迪根则全然不知,他率部直接冲向敌军炮口。673名冲下1.6公里长峡谷的官兵中,只有不到200生还。在这次战斗,随军记者拉塞尔得以进入位于俯瞰战场的一个台地上的英军指挥部,如他所说,他仿佛在戏院的包厢里目击了这一场灾难。
  1855年11月14日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了拉塞尔那篇不朽的战地通讯名篇--《轻骑兵旅冲锋》: "现在发生了使我们感到极为忧伤和悲痛的灾难……唐·吉诃德袭击过风车,但也没有像这些英勇的士兵那样鲁莽和轻率,他们连想都不想就向前猛冲,几乎肯定是白白送死……
  "他们披着朝阳,在壮烈的战斗气氛中豪迈地向前冲锋。我们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官了!这寥寥无几的人决不会是在向掘壕据守的敌人冲锋吧?啊!千真万确是在冲锋……他们分两队前进,在接近敌人时加快了行进速度。
  人们无力支援,亲眼看着英勇的同胞投向死亡的怀抱,再没有比这幅情景更可怕的了。在1200码外,敌人突然全线开火,30门大炮泻出潮涌般的烟雾和火焰,从中穿过的致命的子弹嘶嘶作响。齐射的子弹使人和马的尸体飞散,被受伤或无骑手的战马载着穿过这块旷野。
  第一道战线被打垮了,第二线的人马又参加进去,他们一刻不停,也一刻不放慢速度。在俄国人设置的密度极高的30门大炮的轰击下,这支队伍人数逐渐减少,钢铁的闪光在他们头顶上形成了晕雾,他们的许多杰出的同伴临死时的呼叫声像是喝彩,于是他们飞快地冲进了枪林射出的硝烟中。但是,在他们尚未越出人们的视野以前,平原上已布满了人和马的尸体。他们除了面对滑膛枪的正面射击,还受到两边小山包上炮群的夹击。
  透过烟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骑马向枪口冲去,在其间左冲右突,马刀闪闪发光,砍倒了站立的射手。我们看到他们冲垮了俄国人的一个步兵纵队,把敌人像干草一样驱散,然后又返回的情形。此时小山包上的侧翼炮群的火力向他们泻下,他们又像早先那样溃不成军。伤兵和摔下马背的人向我们飞奔而来,讲述了这件令人悲痛的事--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换成神仙也是做不到的。就在他们即将撤退的那一刻,众多的骑兵持矛向他们侧翼冲来。……"
------------------------------------------------------------------------------------------------------------

《永远的苏格兰》作者:伊莉莎白.汤普森(巴特纳女士)
在众多描绘拿破伦战争题材的作品中,这也许算是最为有名的一幅,滑铁卢会战当中苏格兰骑兵的勇猛无畏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当事人的描述,按照作战方案,英军苏格兰灰龙骑兵团发起的冲锋必须经过英军高地旅的战斗队列,需要高地旅后撤,当高地旅的战士让出道路时,听见骑兵们高呼着“苏格兰万岁!”飞驰过他们的身旁。
  1815年初,流亡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鲁士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

这幅作品描绘1863年5月美国南北战争前期在切塞斯维尔战役中的一场战斗,画面中北军第8宾西法尼亚骑兵团正在冲击南军步兵队。

--------------------------------------------

    切塞斯维尔战役又叫“荒原战役”,是北方联邦军意图清除弗吉利亚的南方反叛军力量和夺取叛军首都里士满而进行的作战行动,北军的进攻部队13万人和南军的堵截部队6万余人于1863年5月2日开始在切塞斯维尔的一片叫做“荒原”的丛林遭遇,随后双方爆发一系列激战,结果北军战败,损失约1万7千人,南军损失约1万2千人。此役以后,南军乘胜转入反攻,揭开了7月决定性的盖茨堡战役的序幕。

    这幅画表现的是荒原战役刚爆发时的情景,在从林中刚刚结束休息的北军第8宾西法尼亚骑兵团突然遭遇到前来阻截的南方军队,于是勇敢地展开冲击,但由于敌方排枪火力杀伤,使得这次冲击行动损失惨重。

这幅作品描绘1863年5月美国南北战争前期在切塞斯维尔战役中的一场战斗,画面中北军第8宾西法尼亚骑兵团正在冲击南军步兵队。

--------------------------------------------

    切塞斯维尔战役又叫“荒原战役”,是北方联邦军意图清除弗吉利亚的南方反叛军力量和夺取叛军首都里士满而进行的作战行动,北军的进攻部队13万人和南军的堵截部队6万余人于1863年5月2日开始在切塞斯维尔的一片叫做“荒原”的丛林遭遇,随后双方爆发一系列激战,结果北军战败,损失约1万7千人,南军损失约1万2千人。此役以后,南军乘胜转入反攻,揭开了7月决定性的盖茨堡战役的序幕。

    这幅画表现的是荒原战役刚爆发时的情景,在从林中刚刚结束休息的北军第8宾西法尼亚骑兵团突然遭遇到前来阻截的南方军队,于是勇敢地展开冲击,但由于敌方排枪火力杀伤,使得这次冲击行动损失惨重。

《夸特布拉斯》作者:伊莉莎白.汤普森(巴特纳夫人)(瑞士)(1849-1917)
这幅著名绘画表现英国格洛斯特步兵团与拿破伦的骑兵第一军在夸特布拉斯鏖战的场景,步兵组成方阵抵抗法军骑兵的冲锋。1815年6月15日,滑铁卢决战的前两天,为了对英国和普鲁士联军进行各个击破,拿破伦皇帝派奈伊元帅进攻位于夸特布拉斯由惠灵顿指挥的的英荷联军,由于兵力投送的延误和英军的顽强抵抗,激战2日,法军并没有达成战略意图,反而造成自己兵力分散,导致次日在滑铁卢会战中失败。原作被英国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收藏。
------------------------------------------------------------------------------------------------------------

《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罗瓦(法)(1798-1863)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描写的是1830年7月27日法国七月革命中巴黎巷战的一个场景。画中央赤足裸胸持枪擎旗的妇女,便是自由女神的化身,她身边的儿童挥舞着双枪的动作,使巴黎人民在起义中昂扬的斗志表现得更加充分。在他们身后,是无数奋勇前进的起义者,资产者,知识分子,无产者,都拿起武器,向腐朽的波旁王朝发起猛烈的进攻。整幅画鲜明强烈的色彩明暗对比,以及人物强烈的动态感,使它成为美术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原作尺寸300*240厘米。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5#

对不起,图太多 本帖内容已转移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9 22:03:02编辑过]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6#

图多已转移 小GAY别吵 等下整理

[em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9 22:04:08编辑过]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7#

整理一下  乱
途有境 而观无垠
TOP
8#

[em02]小吉吉别怪我 整理不好 每帖字书太多所以压缩成那样了 将就着看得了
圣洁的红叉指引你再次上传图片……
TOP
9#

将就将就[em02]
TOP
10#

画不错,我最近一直在看 罗马,出得太慢,急死了

 

[em07]
煋瞎树....07/15/1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