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阿森纳官方宣布戴恩不再担任阿森纳俱乐部副主席职务。戴恩的这次毫无征兆的离职,按照阿森纳主席希尔伍徳的说法是由于戴恩和董事会其他成员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这份声明过于简短,但谁都明白这“令人遗憾的一天”一定和美国亿万富翁克伦克手中11.26%的阿森纳股份有关。关于克伦克要收购阿森纳的事情,传出来不是一两天了,从他麾下的科罗拉多急流队和阿森纳构成合作关系,到他买下ITV电视台9.9%和其他一些股份,斯坦利的野心早已是昭然天下了。在阿布之后,越来越多的富商瞄上了英超这片沃土,曼联,维拉,西汉姆,利物浦相继被收购,阿森纳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狭小,这个时候,寻求外资的注入,对于阿森纳来说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精明的戴恩当然不想错过斯坦利这个潜在的合作伙伴,不过他没有办法说服那帮“老古董”,因为在他们眼中“被大西洋彼岸收购是相当可怖的事情”,戴恩于是走了。
是的,戴恩暂时走了,我们不知道他要多久才能回来。也许,他的出走,是一种以退为进,不过“戴恩门”所引发的阿森纳俱乐部的振荡,比戴恩的出走还要让人始料不及。
球迷最担心失去的,当然是温格。失去戴恩对于温格来说是第一个难题。戴主席和温经理两个人的双剑合璧被认为阿森纳在过去的十年成功的关键。正是因为戴恩,温格才能够来到北伦敦施展他的足球才华,在英国足球界看来,温格是一个改变了英格兰足球的人;当然也多少得益于温格的成功,戴恩在足球政治领域拥有着非凡的影响。且不说温格和戴恩的私交甚笃,仅就在建设俱乐部的问题上,没有人比戴恩更清楚温格想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温格和阿森纳的合同2008年夏天即将到期,虽然董事会在“戴恩门”后第一反应就是希望温格续约,但温格并不想这么快就给出答案。“我本人将会在合同期限内为球队和俱乐部尽可能地做出最大的投入和努力......离2008年的夏天还有一段时间,到时候我还要评估下情况。”这话说的暧昧含蓄,多少显示了温格的犹豫和迷芒。从温格以前所说过的话来看,他是一个坚定的反对外国投资者入侵英超的人,他一遍遍的强调着英国本土俱乐部应该由英国人管理,因为他们对俱乐部的爱是其他外国资本家所不具有的。但随着克伦克计划的“曝光”,温格也对于他的俱乐部能否像他之前所说的那样一直保持英国血统开始怀疑和担忧,他自己也很难断定收购对于阿森纳来说是福还是祸,他说“只有阿布说过‘我将不在乎花多少钱’,但是格雷泽没有象他那么做,因为曼联正在使用他们现有的资源,我们只能等待,看看利物浦和阿什顿维拉将会如何操作。”
温格的这种思想上的前后矛盾是可以理解也是必然的,温格为什么希望英国人来掌控球队,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来源于英国人对于俱乐部深沉的爱,但实际的意思就是,由于俱乐部老板拥有这份爱,所以他们才会更多的信任他,给他更多的自由,即便成绩不好,他们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最近两年由于财政方面的原因,阿森纳一直在温格的领导下奉行年轻化策略,成绩相比前几个赛季黯淡了许多,这个时候温格更需要高层对他的支持。从更深一步讲,温格的摇摆,正是他那无可就药的理想主义情结的反映。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可以背负通往理想之路的孤独艰辛,也可以忍受人们对他的冷嘲热讽,但却不能容忍自己对于理想本身的背离。如果收购了阿森纳的克伦克对俱乐部的发展不加干涉,赞同阿森纳现行的年轻化政策又能够缓解阿森纳转会资金少的现状,温格未必不愿意被收购;但如果克伦克的到来,让阿森纳变得急功近利,推倒了温格苦心经营的班底,温格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到那个时候,温格离开阿森纳,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温格选择了等待,在一切都陷入迷茫中的时候,温格迫切的需要一个鲜活的范本来告诉他:外资并不可怕。
可是我们谁又能确切的知道,温格的归宿和阿森纳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呢?有些事情,总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回头看看,2003年的7月2日,阿布拉莫维奇,这个靠着叶利钦发迹的俄罗斯人以1.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当时债务缠身的切尔西俱乐部。不过那个时候,这个俄罗斯人还不为人所知。人们只是关心他能够为切尔西带来多少转会资金,主教练拉捏利会不会因为俱乐部权利的更迭而下课?谁能那么快就意识到,当时年方36岁的阿布在随后的几年中会给切尔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变了欧洲足球的格局呢?谁又能预见到,或者连阿布自己也没有想过,一个完全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举动,给英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收购暴风雪呢?
没有人希望温格就此离开,哪怕温格并不总能给我们带来像曼联一样彪炳的战绩和切尔西一样坚强的品格,但是,温格在我们的心中,依然独一无二。暴风雪中,你总能看到有一个高大伟岸的身躯傲然的挺立,带给我们一种别样的感动。
温格因为外资收购而选择离开阿森纳的那一天,对于阿森纳俱乐部来说,无疑是黑色的一天。这时,你再放眼望去,才错愕的发现,这个时代已经被暴风雪埋葬了。
[此贴子已经被37°2于2007-4-23 19:00: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