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丹雷评述 因为亨利的出走,酋长球场上空的阴云又厚了一层,这一团混沌,起始于四月份美国人克伦克的收购举动。在买下独立电视9.9%的俱乐部股份后,克伦克一跃成为俱乐部第四大股东。倾向支持收购的邓恩被废黜,温格感到势单力孤。正如亨利在解释出走原因时说的那样,没看清未来的他选择了远走巴萨。同样看不清俱乐部未来方针的温格,只能以沉默相对。
不是邓恩被“废”,无法见识阿森纳董事会反收购态度之强烈。作为承受祖宗荫德的士绅阶层,包括希尔伍德、妮娜·B·史密斯等俱乐部股东,一直将足球视作言志立威的“玩物”。“我们不需要美国人的钱,请他们保留这番好意”,希尔伍德的话掷地有声。邓恩离开前,温格也曾以同样口吻达过对外资的蔑视。从感谢董事会经年支持的角度而言,温格的举动值得理解。罕见的是,在英超深陷外资收购潮的今天,连被视作“叛徒”的埃里克森借泰资收购回归,都有人拍手支持。而英国人依然对阿森纳是否应该接受收购不置可否。即便有表达明确观点的媒体文章,也往往只能用来填充版面边角。
但在邓恩离去后,温格在经历思想的煎熬。他以“震惊”、“伤痛”的字眼描述自己的不适,暗示了自己的不快。
以过往成就而言,一个全力站在温格身后的董事会,是他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他无法出口的要求。英超十余年,邓温组合几乎无往不利,两人联手,从之前近乎独霸英超的曼联手中争得空间,并形成日后的分庭抗礼。因此,虽然俱乐部近期指定足球总监,温格依然保持沉默。与邓恩相比,格里曼迪的角色无疑要逊色好几个量级。
邓恩的离开,让温格看到了身边的一道巨大裂缝。有没有填补的可能?希尔伍德显然力量不足。就在温格续约的问题上,希尔伍德也承认他现在走的是单行线,“我没有理由认为他不会续约,当然。我也没有理由觉得他会。”而年纪越大,希尔伍德领导的董事会也有愈加反复之嫌。不到半个月前,他与美国富翁克伦克会面,会后双方表示“进一步合作”,但随即《卫报》就出来爆料,称董事会近期刚刚拒绝了美国人的一次现金资助。
在希尔伍德代表的反对派和邓恩代表的收购派外,还有一个问题人物:费兹曼。希尔伍德高调反收购时,费兹曼也加入了“一年不卖股份”同盟。但在这份类似于君子协定的协议背后,费兹曼现在不卖股份的借口非常现实:一年后,他在瑞士居住满足收入免税条件,可以不因转卖股份而缴纳高额资本利得税。此外,待价而沽高位出手更是商人本色。此前,钻石商费兹曼就是靠收购邓恩股份后来居上,达到如今持股近25%,成为俱乐部第一股东。费兹曼神出鬼没,近三个月只出来一次,说自己与美资无染,就此杳无音讯。
在一团混沌之中,阿森纳似乎渐渐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等待合适价位和相关免税条件成立时,董事会向美国人敞开大门。此前拒绝纽卡斯尔邀请的邓恩,将重新回到北伦敦。只有在这条道路或者其他路线逐渐明晰之际,关于温格乃至现有球队的未来才有定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 10:56: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