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儿子泛舟,靠岸时把袜子脱下来攒成团扔向岸上的人们。这时袜子的速度是多少?是船的速度加上扔袜子的速度。那麽光呢?如果在船上投一束光,光的速度是多少?是船的速度加上光的速度麽?不是。那为什麽不是呢?……爱因斯坦用通俗玩乐的语言和儿子们聊他研究的工作,岸上的人们觉得他莫名其妙。他还可以和情人一整天的谈论巴赫和古典音乐,嬉笑间闯进研究所,满屋的科学家觉得他不可理喻……
我会BS他和情人间的暧昧,但不得不说爱因斯坦的性格是无法被家庭拴住的。“国家”都无法束缚他。影片开始时他已经放弃德国国籍,加入了瑞士国籍。而事实上,他最初放弃德国国籍时是16岁预谋退学的时候,他去意大利找到父母,却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不要依附于任何国家。他要的是全世界,全人类,以及自由。他退学时,唯一令他感到内疚的只是他为了退学而编造一个小谎言,他内疚于自己的不坦诚,虽然最终他没有撒这个谎,而是被学校主动开除的。就像在影片当中,他和所有不同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的人说话的方式都是坦率的,坦率的可爱,可敬。
一战时期,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爱因斯坦的坚持是难得的。而同时更加难得的是,他正在努力寻找渠道与英国的爱丁顿进行广义相对论方面的书信往来。或者说,此时主动与爱因斯坦联系的年轻的爱丁顿同样勇敢和值得尊敬。另外,演爱丁顿的演员长得有点儿像年轻时的温格呢!不过再想想他演得是gay欸就怪怪的不舒服,虽然说世人追求爱情是和性别无关,我对同性恋并无歧视,呃,扯远…!
爱丁顿很年轻,但他跨越世俗,跨越政治,跨越地理,无所畏惧的坚持追求科学真理。也许使他义无反顾的勇气来自于爱人离去带给他的悔意。就是因为缺少勇气而产生的犹豫,使他最终没有面对面的对他的同性爱人亲口说出“我爱你!”,直到战争夺走了他爱人的生命。所以后来他选择对于他所坚持与信任的一切不再畏惧,不再犹疑,从而最终成就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与为世界所认可。
不论是爱因斯坦与爱丁顿,或者称为爱丁顿与爱因斯坦,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都是可以理解的。
普林西比岛的悬崖与暴雨,后来变怎样了?留给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们一个悬念吧……
就是这两个不同年龄,居住在不同地点,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的故事,被科学系到了一起,紧紧的,顺顺的,丝毫不突兀。直到影片的最最最最后,在剑桥,他走进大厅,而他从宽阔的阶梯上走下来,两个人同时看到对方,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握手的瞬间,我居然感动得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