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官方球迷会OfficialArsenalCN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影视] 生存即毁灭 - 撕裂的末日中的1984 - The 1984 in the Equilibrium [复制链接]

1#

撕裂的末日 - Equilibrium & 1984 written by George Orwell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这是一个大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线条粗矿英俊。温斯顿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温斯顿的住所在七层楼上,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外面,即使通过关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在下面街心里,阵阵的小卷风把尘土和碎纸吹卷起来,虽然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可是除了到处贴着的招贴画以外,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颜色。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从每一个关键地方向下凝视。在对面那所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那双黑色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温斯顿的眼睛。在下面街上有另外一张招贴画,一角给撕破了,在风中不时地吹拍着,一会儿盖上,一会儿又露出唯一的一个词儿“英社”。在远处,一架直升机在屋顶上面掠过,像一只绿头苍蝇似的徘徊了一会儿,又绕了一个玩儿飞走。这是警察巡逻队,在伺察人们的窗户。不过巡逻队并不可怕,只有思想警察才可怕。 —— 1984 ...窗外的警笛鸣响,破旧大楼内的男人们持起武器准备反抗,他们守着窗口,门廊和过道,子弹撕裂粘稠的空气,鲜血为单调灰暗的基调画上浓烈的渲染,警察破门而入... 从白色轿车上下来的男人,似乎并不把这次行动放在心上,他的拍档忘了他一眼,截然不同的眼神,空洞与意味深长,首席教士约翰-普雷斯顿走进大楼,穿过走廊。他穿着一丝不苟的黑色制服,同他的黑发,黑眸与面无表情交相辉映,隔着黑色的手套,是他的配枪。灯灭,被无尽的黑暗包裹,短暂的沉默被枪火贯穿,一二三四,敌人倒下,他不会有怜悯,他不会有感觉,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从古拉曼顿教士的必修课程中所教的一切,敌人的位置,弹道的痕迹,开枪的方向,无懈可击,命中率120%,致命的毒药。 没有丝毫的表情,只是完美地执行程序。 违禁品,EC-10,名画儿:蒙娜丽莎的微笑。 "It's real." "Burn it.” 简单明了。从不会有多余的动作,如同枪林弹雨中黑暗的舞蹈。 他望着灰白色的废墟流水一般穿过车窗,划过眼眸,不留下任何痕迹,他的双手相交放在膝前。 “我们的所作所为,何时才是尽头?” —— Equilibrium ...在温斯顿的身后,电幕上的声音仍在喋喋不休地报告生铁产量和第九个三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情况。电幕能够同时接受和放送。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比极低声的细语大一点,它就可以接受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块金属板的视野之内,除了能听到他的声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动。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你的一言一行都有人在监视着。思想警察究竟多么经常,或者根据什么安排在接收某个人的线路,那你就只能猜测了。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对每个人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在监视着的。 —— 1984 广场,城市,每巷每街的电幕,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演讲: “人心的疾病,即人类的情感。只要抑制情感,就能抑制病症,从而避免暴力、杀戮、战争。身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有一种药物,能够抑制情感,Prozium,人类和平共处,合二为一,不再有战争。而所有那些会引起我们感觉的事物,都将要销毁,这是自由的代价。” —— Equilibrium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叫真部——同视野里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有令人吃惊的不同。这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白色的水泥晶晶发凉,一层接着一层上升,一直升到高空三百米。从温斯顿站着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党的三句口号,这是用很漂亮的字体写在白色的墙面上的: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 1984 那是一座废弃的教堂,首席教士,艾洛-帕特杰坐在凳子上,手中握着一本叶芝的诗集。 教堂内没有灯光,灰尘在月亮的苍白影子下飘舞,他的拍档的侧身堙没在黑暗中,他走了过去,鞋跟与木质地板的摩擦与敲击,掩盖了心跳声。 他无时无刻不握着枪;他伸出手去;枪口碰到了书面。 "You always know."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

                                             ——  W.B. Yeats

“你做梦吗?普雷斯顿” 书本是二人之间的屏障,普雷斯顿扣下了扳机,子弹穿过了书页,射进了对方的额头。碎花与尘土混在一起,月光透过教堂的窗花洒下,落下孤独的影子。 —— Equilibrium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 践履甚轻置,吾梦不堪碎。 ————————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 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 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庄园》,1949年出版了《一九八四》。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去世。 以下内容来自:http://book.sohu.com/20060214/n241825752.shtml 1948年,45岁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他短暂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在给小说取名时他把1948的最后两个阿拉伯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以《1984》作为小说的名字。 《1984》是一部具有强烈的预言性质的幻想小说,国内的某些网站甚至把它归在了科幻小说的名下,这实在非常可笑。《1984》中除了电幕以外,与科学没有多少关系。它是一部政治小说,但也是一部艺术杰作。让人惊叹的是:从来没有到过社会主义国家的作为左派的奥威尔,竟然早在1948年就预言了社会主义的极权统治。 在小说中,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街道上贴满了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老大哥的巨幅画像。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不叫总统,也不叫国王,而叫老大哥,听起来就像公仆、人民的儿子一样亲近,但人们所受的并不是一种慈祥的统治。 社会的根本信念是:老大哥全能,党一贯正确。 谁能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篡改历史是一项日常性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如果老大哥说过的某句话、党所做的某个预测与后来的事实不符,相关的报纸便会悄悄收回来销毁,经过修改的内容会被重新翻印。报纸的日期没变,但观点变了。要证明老大哥和党曾经犯过错误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找不到任何证据。 真理部负责修改历史。和平部管战争。友爱部对老百姓严刑拷打。无知即力量。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 ———————— 我为什么把这两部作品拿来比较?并非故弄玄虚,撕裂的末日被外界认为,其风格模仿The Matrix(黑客帝国这个译名更广为人知),不论其基调,动作场面,风格,剧情,都是向黑客帝国致敬的作品。我看了好几遍撕裂的末日,没有太大的感触,直到我看了1984. 插花:撕裂的末日 与 黑客帝国 外界评价说,撕裂的末日模仿黑客帝国,讲述人们在高科技的高压统治下的生活。其实这样的评论没有看到故事的本质。 悲剧的本质是社会结构:极权统治。用单调的教义与说教进行洗脑。1984里的游行,口号,标语,仇恨周...[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而撕裂的末日里,虽然形式不同,本质则是一样的,药物的控制,只是将悲剧的极端放远了一个,或者几个世纪。 黑客帝国,人类发展到尽头的必然结果,悲剧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人类总是乐此不疲地充当主角。 撕裂的末日,贯穿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无处不在。只不过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自由与奴役,战争与和平,无知与力量。这是两个极端,但没有清晰的界限。他们只不过是矛盾的两面,会发生对抗,会互相转化,会保持平衡与势均力敌。这种动态的平衡维持着人类社会的运作。而力量的失衡与爆发则会造成伤害,形式各种各样,暴力,冲突,战争,带来的结果不尽相同,受伤,死亡,种族毁灭。于是就有人试图消除这两个极端,即剥夺所有的力量,使其合二为一,从而演变成:自由即奴役,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力量。进而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人类的思想,异端,差异,情感。 人类因仇恨而杀戮,因贪婪而战争。但消除了这个“因”,并不代表不会产生那个“果”。 Equilibrium这个名字中所包含的一切:均衡,相同:即每个人都舍弃情感,使全世界处于一个均势的条件下。这与1984中“思想犯罪”,即每个人不能心生杂念,全身心属于党。这一点如出一辙。 有网友评价说:“撕裂的末日,其实就是一部未来版的1984。”我很同意。 人类可以越来越发展,但是发展的轨迹与规律永远不变,历史会重演,一直在重演。所以,不要做任何假设,几百年后的今天(如果人类还能活到那个时候并没有被取代的话),未来的一代,或者是人类,或者不是,会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抑或不能被称为错误,充斥着历史的假设。“如果...那么”,只不过是事实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 ...温斯顿梦见了他的母亲。 他想,他母亲失踪的时候他大概是十岁,或者十一岁。她是个体格高大健美,但是沉默寡言的妇女,动作缓慢,一头浓密的金发。 ...现在他母亲坐在他下面很深的一个地方,怀里抱着他的妹妹。他一点也记不得他的妹妹了,只记得她是个纤弱的小婴孩,有一双留心注意的大眼睛,总是一声不响。她们两个都抬头看着他。她们是在下面地下的一个地方——比如说在一个井底里,或者在一个很深很深的坟墓里——但是这个地方虽然在下面很深的地方,却还在下沉。她们是在一艘沉船的客厅里,通过越来越发黑的海水抬头看着他。客厅里仍有些空气,她们仍旧能看见他,他也仍旧能看见她们,但是他们一直在往下沉,下沉到绿色的海水中,再过一会儿就会把她们永远淹没不见了。他在光亮和空气中,她们却被吸下去死掉,她们所以在下面而他在上面。他知道这个原因,她们也知道这个原因,他可以从她们的脸上看出她们是知道的。她们的脸上或心里都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知道,为了他能够活下去,她们必须死去,而这就是事情的不可避免的规律。 —— 1984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 普雷斯顿梦见了他的妻子。 冰冷的房间,整个色调突然变得柔和温暖,红衣的长发女子慢慢将男人的衣服拾起,仔细地折叠整齐。 细腻的微妙,被冲进房间的一群警察打破。 因被控Sense Offender(即触犯了感情罪),并且由普雷斯顿亲自行刑的薇薇安-普雷斯顿,在被带走前给自己的丈夫(好吧,名义上的而已)留下了一个吻,并祈求道:“Remember me!”。 消失在她视线里的,是普雷斯顿茫然的眼神。 —— Equilibrium 又怎会记住?周而复始的生活,睁开眼睛,闭上眼睛,失去感情的人类,仅是一台不停运作地生物机器而已。 ...温斯顿在向桌子漫步过去时,他的眼光给一个圆形光滑的东西吸引住了,那东西在灯光下面发出淡淡的光辉,他把它拣了起来。 那是一块很厚的玻璃,一面成弧形,以免平滑,几乎像个半球形。不论在颜色或者质地上说,这块玻璃都显得特别柔和,好像雨水一般。在中央,由于弧形的缘故,看上去像放大了一样,有一个奇怪的粉红色的蟠曲的东西,使人觉得像朵玫瑰花,又像海葵。 “这是什么?”温斯顿很有兴趣地问。 “那时珊瑚,”老头儿说。“这大概是从印度洋来的。他们往往把它嵌在玻璃里。这至少有一百年了。看上去还要更久一些。” ...吸引他的倒不是那东西的美丽,而是因为它似乎有一种不属于这一个时代,而属于另一个时代的气息。这种柔软的、雨水般的玻璃,不像他见过的任何玻璃。 —— 1984 ...普雷斯顿被某样东西所吸引,那是一个被叫做雪花球的东西,当然,他并不知道,并且从没见过这种东西,对以前的他来说,它们叫什么名字,派什么用处并不重要,它们只是EC-10。雪花球中间是埃菲尔铁塔,曾经属于法国境内的一座建筑。普雷斯顿将它拿起,倒了过来,球内的白色雪花,慢慢地覆盖了埃菲尔铁塔,透过小小的缝隙,洒下地下室橙色的光线,普雷斯顿闪闪发亮的眼眸,穿过雪花球,飘到了某个地方。 —— Equilibrium 当我在1984中看到那个场景时,立刻产生了共鸣。 在电影中,我是如此喜欢雪花球这个场景,很小的一个细节,却如此细腻,人性,温馨,虽然普雷斯顿因贝多芬的音乐动容而落泪。但是在那之前,慢慢洒落的雪花球中的雪花,在他,与我的内心激起了小小的涟漪,却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而在1984中的温斯顿的那个珊瑚镇纸,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吸引他的倒不是那东西的美丽,而是因为它似乎有一种不属于这一个时代,而属于另一个时代的气息。” 雪花球与珊瑚镇纸,这真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但是如同书里描述的那样,在一个时代中失落的一部分,无论多么渺小,都是如此珍贵。 Cleric John Preston 评论撕裂的末日,不能不提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他所诠释的角色,约翰-普雷斯顿。 他是古拉曼顿教士中最优秀的。 他能够毫不犹豫地销毁EC-10,毫不留情地逮捕和杀死感情犯与反抗军。 他亲手处决了触犯感情罪的妻子。 他亲手杀死了触犯感情罪的亲密拍档。 但正是拍档的死触动了他无懈可击的防御。 You always know. 在被他发现后,艾洛-帕特杰教士对他这么说道。 没错,普雷斯顿其实一直都知道,他的本能告诉他,他能感觉到感情犯的感情,他能够感觉。He can feel. 他是个天才,他能够感觉到感情犯的气息与想法,从而早一步逮捕他们。 这其中便是矛盾,他认为自己没有感情,却能够像感情犯一样感觉着,就如同,他自己就是感情犯本身。 在屏障的这一端与那一端,只需一个触发点,便能打破,而这次的触发点就是艾洛-帕特杰,他最亲密的拍档。 克里斯蒂安-贝尔,如果这部电影少了他,那该是多么无趣啊! 尽管有如此优秀的1984作为设定参照,但是仅从这部电影本身而言,除了男主角,其他角色,剧情,故事发展,都显得缺乏张力,就连为之卖点的动作场面,虽然有意很酷,但总觉得缺少流畅感。 不过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我将这部电影视为挚爱,贝尔是很大原因,还有就是1984,自从看了1984,结合与这部电影之间的相似处(本质是相同的。小细节中也能找到共鸣),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这从头到尾的认识,可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并不介意这种一厢情愿。 苍蓝色的天空,整部电影充斥着冰冷与疏离。很符合Equilibrium的定义。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把Equilibrium翻译成撕裂的末日,这不是人类的末日,我甚至能预见人类将来还会遇到一个,甚至几个这样的社会。那为何要冠以撕裂这个词语呢?撕裂了均衡而扭曲的人类社会? 相比之下,1984的故事基调更显恐怖惊悚,那才是一个真正扭曲的社会,表面的绝对自由下的本质是绝对极权,奥威尔在1948年时所表现出来的超现实主义令人惊叹,很长时间内,这本书都被资本主义国家用作攻击社会主义的绝佳教材。但我们现在都明白,奥威尔绝不是在攻击社会主义,而是在批判极权统治主义,因为打着社会主义名号的极权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克里斯蒂安-贝尔,让我们说回克里斯蒂安-贝尔 有人曾经说过,贝尔的电影,似乎很多都带有一股异教的气息(原话用的是一个英文词,我忘了),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异教这个概念,撕裂的末日是一部很好的代表作品,早期的黑色制服,直到最后最终决战时的一身白衣,白色,是救赎的意味,然后,生存即毁灭,只有毁灭才有新生,于是,那一身白色将自己的双手染红,他撕裂了这个社会,看着四处涌出来的反抗军与似乎即将新生的社会,他只是微微扯动了嘴角,这不是人类的末日,当然,自己也不是救世主,他很乐意扮演恶魔的角色,就如同塔罗牌中的恶魔,逆位则代表改变。 对于贝尔的演技,我想已不必多做赘言。在撕裂的末日中早先的冷淡与面无表情,曾有同好戏言,贝尔应该去演黑客帝国,肯定比基努里维斯从头到尾的扑克脸好得多。之后触发情感后微妙的变化,苦恼,后悔,迷茫,渐悟,痛苦,绝望,悲伤,感情的渐进,与最后的下定决心,都被这个演员把握得非常好。只能说,不论什么剧本,只要接下了就认真努力做到最好。这就是克里斯蒂安-贝尔(噶的,看过他的机械师没?!见过敬业的,没见过这敬业到不要命的)。 其实,撕裂的末日这种电影,风格正是我所喜欢的类型,再加上有贝尔这样的演员,能让我如此喜欢也不奇怪了。只可惜,剧本写得不好,浪费了如此好的设定。 最后大推一下Equilibrium的电影原声,实在太赞了。 EPICA的这首歌的歌词,和撕裂的末日的剧情基调很般配。 [I. Impasse of Thoughts] I can't see you, I can't hear you Do you still exist? I can't feel you, I can't touch you, Do you exist? The Phantom Agony I can't taste you, I can't think of you, Do we exist at all? [II. Between hope and despair] The future doesn't pass And the past won't overtake the present All that remains is an obsolete illusion We are afraid of all the things that could not be A phantom agony Do we dream at night Or do we share the same old fantasy? I am a silhouette of the persen wandering in my dreams Tears of unprecedented beauty Reveal the truth of existence We're all sadists The age-old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Drives us away from the essence of life We meditate too much, so that our instincts will fade away They fade away What's the point of life And what's the meaning if we all die in the end? Does it make sense to learn or do we forget everything? Tears of unprecedented beauty Reveal the truth of existence We're all pessimists Teach me how to see and free the disbelief in me What we get is what we see, the Phantom Agony [III. Nevermore] The lucidity of my mind has been revealde in new dreams I am able to travel where my heart goes In search of self-realisation This is the way to escape from our agitation And develop ourselves Use your illusion and enter my dream...

    已有1评分我要评分查看所有评分

    最后编辑Zlatan 最后编辑于 2009-05-31 19:05:54
    本主题由 版主 cecilia72 于 5/27/2009 10:48:48 PM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TOP
    2#

    何携地路过
    TOP
    3#

    没看过这片,,,你写的东西 好抽象
    TOP
    4#

    静不下心来
    TOP
    5#

    看过,原来我没看懂
    TOP
    6#

    看帖赚钱
    TOP
    7#

    其实,有评论说撕裂的末日就是借鉴1984的设定。我去看了1984,奥威尔写得真是很尖锐很冷酷,又惊悚又深刻,真是难得的佳作。再回过头来看撕裂的末日,的确看出点别的味道来。 其实两部作品都是表现了极权统治下的社会,所以,这部电影和黑客帝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类型的好吧,别看到打斗就想到黑客帝国好不好。 其实拿来比较一下也挺有意思的。我就是觉得电影和小说里的几个细节很相似所以感到比较有趣。纯属自娱自乐,其实真相很可能就是撕裂的末日也就是拍着玩玩儿的,根本没啥内涵。大家看着娱乐娱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TOP
    8#

    想和IB说   终结者4   据说恶评如潮  你有什么想法,,, 我看了预告片,,感觉两人在荒郊野岭干一场的感觉,,看不见城市,,,你看了要第一时间来报道下 还有,,,今年还有贝尔和DEEP  演的人民公敌  这个可能不错
    TOP
    9#

    据说有评论说这次终结者还不如终3....当然我没看过不能做评论,看过几次预告,只能说这种片子绝对是我喜欢的类型,末世,黑暗,毁灭。不仅仅是贝尔[虽然贝尔是主要原因] 票房也不及博物馆,不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群本来就不同也没什么好比较的。准备去看博物馆,就冲着片前的终4预告,^_^ 据说终结者系列的粉丝还是很喜欢这部的~其实说起来大片也好,大牌也罢,这种片子最能讨好的当然还是原作饭~就好比蝙蝠侠和金刚狼~[虽然蝙蝠侠更胜一筹] 恶评如潮也没关系~反正我就是去看贝尔的~顺便也很喜欢这电影的类型和风格~ 人民公敌从头到尾就是狄灵杰,也就是Depp的戏啦,贝尔像是个打酱油的,汗。2009年我目前最喜欢的电影是金刚狼~最期待的还是终4~外界评论与我无关,只希望票房不要太惨影响拍续集就好。其实截至昨天票房还是不错来着的,没有宣扬的那么惨。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TOP
    10#

    的确,看这片儿就立马想到了1984
    阿德的单刀,克里希的传中,小森的解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