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区 | 香港 | 
| 色彩 | 彩色 | 
| 对白 | 粤语 | 
| 分级 | IIA(香港) | 
| 摄制 | 大都会 | 
| 电影奖/电影节 | 电影奖项 | 授予 | 结果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电影奖 |  | 提名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导演奖 | 杜琪峰 | 提名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新人奖 | 黄卓菱 | 提名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剪辑奖 | 黄永明 | 获奖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动作指导奖 | 元彬 | 提名 | 
| 第 17 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 | 香港 | 1998 |  | 最佳音响效果奖 |  | 获奖 | 
1996年的《十万火急》以灾难片的形式、脚踏实地的作风,真实再现了香港消防队员的生活。本片由杜琪峰、韦家辉联合监制、游乃海编剧、游达志任执行导演。同刘青云、李若彤、黄卓菱、黄浩然等幕前演员,构成了杜氏电影的基本组合,并导致后来“银河映像”的诞生。因此此片也被认为是“银河映像”集体亮相的创业作。 
  《十万火急》是香港电影罕见的宏扬集体英雄主义的一流主旋律作品。虽有美国朗·霍华德执导的《回火》(1987)一片的影子,但处处可见香港电影人的创意和专业精神。在资金有限特技简陋的条件下,拍摄出场面壮观异常真实、丝毫不输于好莱坞水准的精品电影,既叫好又叫座。杜琪峰在片中展现的刻画群像的能力,对大场面灵活自如的设计调度、极富观赏性的画面效果和昂扬的英雄主义激情,使他再度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但随着香港回归,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十万火急》竟成为杜氏英雄电影的绝唱。